孔攸:“南北之间,消息受阻。我军可以故布疑阵,有意示弱,让江南认为北方战事不利,朝廷召集军队回援,大帅打算撤兵。”
郭子仪有些懂了,问道:“中丞的意思是,向江南那边散布我军要撤兵的消息,目的是为了引出巴陵、豫章、长沙一带的敌军,待其集结并且倾巢出动的时候,再返身给予致命一击,一战锁定胜局?”
孔攸:“大帅只说对了一半。”
郭子仪:“说对了一半?”
孔攸:“敌军主将来瑱,大帅对其作何评价?”
郭子仪一愣,思考后说道:“来瑱心志坚忍,善于治兵,临大敌而不惧,遇逆势而不乱,伪唐朝廷视其为国中砥柱。来瑱率领的军队,更有『铁军』之称。”
孔攸:“那么,如果我军散布撤兵的消息,依来瑱的本事,他会同意倾巢出动,发起决战的策略吗?”
郭子仪摇摇头:“来瑱性子沉稳,必定不会同意全军追击的方略。”
孔攸:“不错,来瑱此人老谋深算,必定不会中计,那么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之,换一种思路。”
郭子仪:“反其道而行之?中丞想做什么?”
孔攸微微一笑:“来瑱很难中计,但是其他人呢?我们要做的事情,只需要让伪唐朝廷相信,追击我军,乃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至于来瑱,他如果阻止军队追击,便是畏战,甚至是图谋不轨。”
郭子仪听到这里,睁大眼睛,盯着孔攸,好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数日后,巴陵城的中军大营,来瑱正在案台上写着奏疏,门外突然传来告声,说是副将薛南阳有要事禀告。
长期忙碌于战事的来瑱,头发花白了不少,但一双眼睛依旧炯炯有神。
听见薛南阳来了,来瑱说道让他进来。
一脸喜色的薛南阳,刚一走进大门,就激动的对来瑱大声说道:“将军,天大的喜讯!”
来瑱一愣,问道:“喜讯?”
薛南阳:“北方传来了消息,说是吐蕃人二十万大军走下高原,如今正在围攻长安,而回纥十万骑军,也开始南下,正在向朔方进攻。”
来瑱听到这里消息,长长吁了一口气:“李泌的布局总算是奏效了,老夫原本还以为吐蕃人和回纥人隔岸观火,不肯出手。”
薛南阳:“将军,吐蕃人和回纥人既然出动,那么北方局势必定会吃紧,凉城一定会召集全国军队,回援关中!”
来瑱:“这一点却不好说……凉城在安西还有精兵,而且河北、朔方、河西、河湟等地,都有军队驻守,吐蕃人和回纥人的攻势,究竟是否能够逼迫郭子仪和李光弼回援,还要看后续的战事演变。”
薛南阳:“安西距离关中遥远,河北的军队被仆固怀恩带到了淮南一带,剩下的朔方军和河湟军,需要各自面对回纥人的十万骑兵,还有吐蕃人的二十万精兵,怕是很难取胜。”
来瑱:“嗯,你说的不无道理,但凡事先不要急着下结论,等等看再说。”
薛南阳心里觉得来瑱未免有些过于谨慎,但还是应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