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得知后,把星洲岛的珊瑚种植项目作为民间环境整治的一个亮点报了上去,替星洲岛申请到了一笔环境保护基金。
“咱们这一片的海底,因为过去十多年拖网作业频繁,珊瑚群都快被拖绝迹了。近几年每次来台风,礁石都要坍塌几块、有几次码头差点被冲毁,就是因为珊瑚的消失。没有珊瑚群的海底,潜下去也没什么可看的,游客来一次,以后兴许不会再来。这个问题不解决,岛上开发得再完善都没用。”
“村长说,你种珊瑚是为了我们岛的安全,这可是我们每个人的家,哪能由你一个人承担呢!”
徐茵摇摇头:“过几年也许可行,现在还没那条件。”
徐茵朝他竖起大拇指:“您的生意头脑真是这个!”
就这样,星洲岛浅海底在渔民们一致努力下,一点一点恢复着珊瑚礁的生机。
星洲岛会以这样的方式出圈,是她没想到的。
“哈哈!我老伴也这么夸我。我要年轻个三十岁就好咯!可惜啊,我们那时候可没现在这么好的条件,穷旮旯的小海岛,要电没电、要淡水没淡水,更别说互联网了。现在的生活是真好啊!买卖东西,在手机上操作就行了,人都不用出家门。我说真的,茵茵你合计合计,搞个潜水体验区可行不?”
“好。”
“这还需要什么条件啊?”
“所以我打算人工培育珊瑚,让我们岛周边的海域,恢复昔日的美丽。”
最明显的是海底环境和水质得到了改善。
钱虽然不多,比起徐茵和何雪的姐妹花海钓团前期的投入,这点钱也就是杯水车薪,但光荣啊!
放眼全国那么多大大小小的岛屿,哪个岛有星洲岛光荣?
好在成果虽小但也还算喜人。
“就是说咯!不就每家每天出一个人干一两个小时嘛,谁有空谁去,这点时间还能腾不出来?”
老村长自己把自己说服了。
珊瑚苗是余一瑾寄来的,是最适合星洲岛海域生长的造礁石珊瑚。
不仅上新闻、上电视,还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和肯定,这不还有物质上的奖励呢!
“茵茵,这钱给你!你拿去买珊瑚苗!”老村长豪爽地把还没捂热的支票给了徐茵,“多买点!争取把咱们星洲岛四周的海底全部种上珊瑚!”
“这么严重啊?那怎么办?”
更甚至有企事业单位联系她,说想搞个有关海洋生态保护的团建活动,让职工们体验海底珊瑚种植、尝一顿海鲜农家乐、拍一张全家福的活动照。
星洲岛成了各个单位搞团建、促新风的好去处,也成了暑假期间最热门的旅游景点。虽然一个月只接待一个团建活动,但架不住大家兴致高呀!搞完团建觉得星洲岛确实不错,再带父母、孩子一起来游玩。
于是岛上每天人来人往,成了仅次于主岛的热门岛屿,接待不了那么多游客怎么办?这不就带动了其他岛屿的经济嘛,各种民宿、餐饮如雨后春笋冒出来,养活了很多小岛屿。
看着星洲岛发展得越来越好,系统发布的额外任务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徐茵每天傍晚都会来海边走走,她习惯拎着鞋子赤脚走在干净的沙滩上,望着海天交汇处的夕阳余晖,觉得这一世的开局虽然糟心,但任务也没她想象的那么难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