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十六章 找到行星的难度(2/2)

小光回应了杨猛一句,便开始快速闪烁,似乎真的在回忆着什么。

杨猛见此,回想起他刚才所问的那个问题,心中也是充满了疑惑,

以人类当前的天文观察技术,还很难看到一个星系里一颗行星上的具体情况,

但鲁坦星人似乎拥有这样的技术,

“可它们是怎么做到的?”

要知道恒星占据了一个星系里的绝大部分的质量,

像是太阳的质量便占据整个太阳系的99.8%

其他行星卫星,相较于太阳来说,如同微尘一般,

就算将318倍地球质量的木星放在太阳旁,

若是按照正常的大小比例图,也只是个小圆点。

当然在教材,视频图像中,将各个行星标成小黑点,显然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平时所见的图例都是经过按照比例放大修改的。

而如此夸张的比例,

想要透过太阳的干扰,观察太阳系内的行星显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而且行星自身不发光,

只能通过反射太阳发出的光芒,才能让人用肉眼看到。

因此人类虽然很早便进入了天文时代,

但发现太阳系外行星的时间却是很晚……

1543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确定了日心说,

也正式开启了现代人类的天文观测时代。

从太阳到其他恒星,到整个银河系,人类能看清的地方越来越远,

可除了太阳系外,人类却无法找到像是太阳系一样的行星系统。

在这期间:人类经历了大海航时代,工业时代,

两次世界大战,核弹爆炸,

可依旧无法找到太阳系外的行星,

面对这种情况,甚至有专业的物理学家,在1950年提出了著名的费米悖论,

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人类才是宇宙中的唯一智慧生命。

在这之后,依旧没有发现行星的踪影,

费米悖论的也渐渐的被人所接受,

之后人类登月,发射前往火星的探测器,前往木星的探测器,

在1976年发射离开太阳系的旅行者1号和2号,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依旧没有找到太阳系之外的行星,

而直到1995年10月6日,

在人类刚刚进入信息网新时代的时候,

来自瑞士的两名天文学家,在经过十分漫长的观测研究后,

在佛罗伦萨国际天文会议上宣布,他们发现了太阳系外的第一颗行星,

在来自各个国家的顶尖天体物理学家的共同见证下,

人类确定可那颗恒星也和太阳系一样拥有着行星系统。

从1543年到1995年,

人类发现系外行星的过程极为漫长,

而诞生于几十年前的费米悖论,也被扫入了历史尘埃中。

如此漫长且艰难的行星发现过程,

足可以说明要想在太阳系外找到恒星光辉下掩盖的行星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而像是地球这样体格的行星发现起来更是困难。

“鲁坦星人用的是什么技术?”

看着面前闪烁渐渐变得嫁平缓的小光,

杨猛有一种预感,

他很有可能在小光这里再次挖掘出一个人类未曾掌握过的新技术。

@笔下文学 . www.vbixia.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