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56章 大局不可逆(2/2)
王老头家的对话,同样发生在许多家族中。
有人保守执拗,有人乐观开明,但无论接受与不接受,县衙的决策都不会更改。
四百个名额完全不够用。
太安县仅两百名额,更不够用了,若非卢兴昌是老县令,兢兢业业的干了一辈子,虽无大功,但也无大过,太安县的百姓都要冲到县衙质问,为什么他们县的名额比别的县少两百个啊?是不是新知府大人针对他们县啊?
短短几日,卢兴昌愁得头发都白了好多根。
去相邻的两个县打探情况的衙役回来后,卢兴昌再也坐不住了,动身前往苍州城。
他就是哭,也要把那两百个名额哭回来。
两日后,卢兴昌抵达苍州府衙,求见知府唐大人。
唐一璇料到他会回来。
因为形势所逼,大局不可逆。
老百姓就那么没有远见吗?会绑着孩子,关着孩子,不让读书吗?
不是的。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全家人连饭都吃不饱,怎么可能不会送孩子去学堂啊,毕竟只要考中了秀才,就能免除赋税,不用服徭役,还脱离平民身份,成为最高等的士大夫阶层啊!
但是读书需要成本呢,他们拿不出来,自然无法送孩子去学堂。
可是今天不一样了。
府城的新学院、武学院和医学院读书都不要银子,只要符合条件,就能免费读书。
虽然笔墨纸砚要花银钱,但不用交束脩,吃住还免费,已经是天大的幸事了,就算是家境贫寒的老百姓家中咬紧牙关勒勒裤腰带还是能送一个孩子去读书的。
只是在苦孩子,还是在苦自己之间,需要做一个抉择。
这时一家之主的魄力就至关重要。
唐一璇考虑了很多方面,以及府衙的资金问题,才定了那个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