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宫地势高一些,虽不至于被泡,但路上也很多积雨。
殿外大雨哗啦啦,早朝上,工部尚书有本上奏,说的正是这场大雨。
“皇上,昨夜禹州刺史送来急报,禹州水患严重,城外民房全被淹,城内房屋也倒塌了不少,过去三天死在这场雨中的百姓多达一千人。”工部尚书跪下:“皇上,不光是禹州,与它邻近的,特别是跟它同一条水系的几个州县,都水患严重。皇上,朝廷得尽快派人出去治灾啊!“
治灾只是开始,后头还有赈灾和灾后重建,这一系列的工作做起来,少说也要花费一年时间,而且治灾这事,做得好是应该的,做得不好,或者发生赈灾银被盗被抢,或是后期随便一个环节没做好,被人钻了空子参上一本,轻则被贬,重则被砍头或是诛连九族。
这份又吃力又不讨好的苦差事,这些京官是不愿意沾的,因此皇帝点了一圈的名,人人都有不去的理由,气得皇帝差点拿玉玺砸人。
“孤要你们何用?要你们这些废物何用?!“
任皇帝怎么骂,这些官只是低着头不吭声。
骂一骂又不会少块肉,真领了那差事,那脑袋就不是自己的了。
“难道我们偌大个大宁朝,连个能用的人都没有吗?”
这时,有人出列自荐:“皇上,让臣去吧。
是容知书。
他出声之后,容识礼容明义刘直陈良也跟着出列,接着同一届的新官员,也都站了出来,皇帝一眼看过去,出列的人足有二十人之众,都是今年刚刚入朝的学子少年无知无畏,只知一往无前,他们的报国之心正在熊熊燃烧着,他们也急切地想要向世人证明'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并不是绝对,更重要的事,治灾这事,虽然凶险,但也是巨大的机会,这灾要是治好了,那他们回朝之后,不说马上能晋升,至少不会再被丟去做别人不愿意做的琐事杂事。
皇帝大手一挥,当场点兵点将。
容知书任钦差大臣,手执圣旨,由三十名京城卫护送,容识礼代表户部,负责灾银的使用与登记,本届榜眼冯经年年纪略大一些,为人稳重,与探花季相逢一同在工部历练,这时两人也请求一起前往禹州。
当然治灾是国之大事,不能全由这群少年来干,皇帝就从六部点了三位老臣从旁协助,主要是给这群少年提供经验,说白了也是监督。
“皇上,臣愿与农桑司众同僚,前往灾区朝进行灾后重建。”徐京涯出列。
皇帝看了一圈自己点的将,心思急转,最后准了,把马大人和容明义也列上。
二十名自荐的新官员全部进了治灾队伍,加上几个老臣,凑成了三十人的治灾班子,而在护卫队方面,除了皇帝点的三十名京城卫,各位大人也至少带了三名护院,而沈府把明面上的十名护院全派上了,于是这治灾队伍,浩浩浩荡荡的达到了两百人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