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季青忍不住坐在了餐桌前,顺手接过了凌远递过来的碗筷。
凌远将系在腰间的围裙解下,看向了季青正夹着辣椒炒肉放进嘴中的表情。
语气试探中带着少许求夸赞的期待,“怎么样?经过我精心调配后的比例是不是更好吃?”
季青将嘴中的辣椒和瘦肉咀嚼完了之后,眼眸中的亮光是遮掩不住的惊喜,下意识地夸赞面前的凌远道。
“没想到啊,凌远!你竟然还会有这手艺,是我小瞧你了啊。”
说完之后便继续夹上了第二块辣椒炒肉塞进了自己嘴里,表情很是享受。
凌远得到了如期的夸赞,表情很是得意地帮着季青盛上一碗莲藕排骨汤。
这也是作为天才的凌远头一次感受到自己做出来的饭菜受到至亲至爱人的夸赞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像是终于解开了为什么曾经的徐凤年会喜欢上做饭的疑问。
“事实证明,即使是研究宇宙飞船的人,也能做得出一手好菜。”
在季青从前的印象中,她一直认为像凌远这种眼中只有高深物理研究的天才,这辈子都不可能走进厨房,并且做出这么一大桌好吃的家常菜。.
同时也是凌远在一次次地告诉自己,不能带着曾经的固有印象去看待周围的所有事物。
毕竟这世间一切自以为的不可能都会变成可能。
就像曾饶会被开除,蔡建国会参与剽窃论文,凌远会做出这么一桌的好菜。
这一切在她曾经的观念中,是完全不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可事实,这一切真实地发生在了自己眼前。
更是在警醒着自己,不要带有固有的偏见和印象去调查事情的真相,这样可能更会蒙蔽自己,以至于陷入无解的死胡同。
季青想到这里,咀嚼的速度不免慢了下来,像是想到了什么事情,觉着很是有趣,不免轻笑出了声。
“凌远,谢谢你让我知道了这些。”
倒不是季青的感情用事,或者本身就是个执拗不愿变通的性格,以至于让她现在才明白了这个道理。
而是,这是人的一种下意识本能。
就像我们已经听取了足够多耐心而不厌其烦地解释:薛定谔的猫的确又死又活,只不过在我们观测的时候“坍缩”了。
有两只猫,它们在一个宇宙中活着,在另一个宇宙中死去。
猫从未又死又活,它的死活由看不见的隐变量决定。
单个猫的死活是无意义的事件,我们只能描述无穷只猫组成的“全集”……诸如此类的答案。
也许你已经对其中的某一种感到满意,但仍会感到不知足。
认为一定还有更好,更可靠的答案。
为了得到它,我们一直在本能地、下意识地不断去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