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
随即,他的眼神很快黯淡下来。
自己有家室,早就没了资格。
又哪里有什么不甘心呢?
杨慎有些自暴自弃地在这里住了下来。
他给秦柳带来了特别的礼物——土豆和玉米的种子。
之前两人在安化的时候,聊过这些东西。
杨慎不愧是阁老之子,很快明白这些东西的价值判断并且致力于这些农作物的寻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京城卖海外物品的市场,他搜寻了好几回,终于找到了。
秦柳对真能找到这些东西非常意外。
如今是寒冬腊月,要种植却不是时候。
秦柳思来想去,还是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建立暖房。
这附近有煤矿,烧煤取暖建立暖房具有基础。
崔英对她大冬天建立暖房培育种子的做法很不理解。
“我们虽然有煤,却也不能乱用。许多人家还没钱买煤取暖。”
“你不知道这些作物的产量!”
“这个是土豆,生出的牙点就可以长出一大堆东西,长在地下,不怕被踩踏。有水有沙土就可以生长!”
“这个叫玉米,产量很高,如果能大范围种植,饿肚子的人就会大大减少!”
崔英略沉吟,还是同意了秦柳的要求。
崔英是穷苦人出身,一身高超的武艺,对带着乡亲们吃饱肚子具有由衷的执念。
如今官逼民反,不仅霸州,连山东都有大量农民起义。
天下大乱近在眼前。
可造反不是请客吃饭。
前来投军的人都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贫民。
若不能解决温饱问题,不用官府围剿,他们这帮叛军自己就乱了垮了。
崔英不如秦柳有见识,却能识大体,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秦柳正是明白这些穷苦百姓的生活困苦,所以才迫不及待地想尽可能多培育一些种子,开春就可以大范围种植!
秦柳只恨现在工业设备不齐全,不能制造塑料薄膜来建立大棚。
不然就可以完全无视季节,让农作物一年四季生长。
杨慎也对建立暖房投入了极大的兴趣。
他积极跟进土豆的种植过程。
对它的适应能力,生长速度表示非常吃惊。
在十五到20度的气温下,两个月土豆便可以收获。
一月底,杨慎终于揣着几个刚挖出来的土豆蛋子回京了。
他直接进宫面见正德帝,献上新采摘的土豆。
“两个月?就能长到这么大?!”正德帝不敢置信地看着手里一大一小两颗土豆。
小的像鸡蛋,大的却像鹅蛋,一只手都握不住。
有了这高产量的农作物,六边的军粮是不是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
正德帝并不是只知道念儒家经典的皇帝,相反,他更倾向于外儒内法。
这些日子,他一直在与文官集团的反攻做斗争。
退一步进半步,一些刘瑾时期的旧人被换了下去,可另外一些能臣还是被他保了下来。
为了给刘瑾同党们吃个定心丸,他甚至把钱宁扶持了起来。
钱宁是刘瑾的义子,宠幸钱宁就是给刘瑾同党们一个希望——皇帝并没有抛弃你们,只是把你们其中一些做得太过分、得罪人太多的几个给处理掉了。
为了进一步拱卫皇权,正德帝认了一大堆义子,专门建了一批义子府。
其中一个义子,就是朱岳。
正德帝并没有敢亲自去保国公府见二郎。
相反,二郎的消息,他谁也没说,只是烂在肚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