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从陕西入蜀的三条道路都齐活了。
鞑军兵分三路,总共兵马十二万,号称八十万,入侵四川!
古代打仗,动不动就出现几十万大军,一般都不大可能,即使有,这些兵力是同时包括了战兵和作为辅兵的壮丁,甚至是民夫等。
尤其在四川,道路险阻,粮食转运不便,你想派多点兵力都不行。
即使是号称不用后勤补给的蒙古兵入川,也不可能多派兵马。
路上没有大草原,马匹都吃不上青草。
鞑军打出了八十万大军的旗号,纯属吓人。
不过鞑军也确实厉害,宣称路上宋城投降者免死,守城者待鞑军破城后,屠城!
说到做到,一点不含糊。
不消说,鞑军又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他们大军所经之处,鸡犬不留,固然投降者当时免死,但他们的女人被掠夺,男人充当民夫运输物资,再就是充当炮灰去填沟壑,同样难逃一死。
而当宋人反抗时,鞑军攻城,一旦破城,即时凶相毕露,屠城!
杀光男人,抢走女人与财物。
自从鞑军入川后,路上是浓烟滚滚,哭声遍地,尸体横卧,血流满地!
路上的宋城有的英勇抵抗,有的投降,也有的弃城,只有少量部队伏击鞑军,取得些少战果,但根本不能阻止鞑军的前进,鞑军是长驱直入,进展顺利!
……
顺庆府城,一片肃杀气氛。
街道上行人稀少,风吹落叶翻转,再无往日的热闹情景。
行人行色勿勿,拖家带口,大包小包的携带细软离开家园,不时传来钉门板的声音,那是希望这扇门能够保住自己家居不被践踏,不过想想是不可能的!
在门前立有两个狮子,威严的顺庆府署前,顺庆府通判戴永泉手挟着“顺庆府署”的金字招牌,亲眼望着衙役们把府署大门给关上,然后他乘马离开。
是的,孟之祥决定弃守此城,留下一座空城给鞑军。
把顺庆府治、南充县治及沔戎司(注1)搬到青居山上,顺庆府的所有民众也都转移到青居城,往后青居城就是顺庆府所在地。
正如史嵩之所预测的,顺庆府治和民众皆在,不算失地!
到达码头边,那里早就失去了以前的喧哗,只有一艘官船孤零零地在等着戴永泉,还有数条战船在江面上巡逻。
他下马上船,手里捧着“顺庆府署”的金字招牌始终不肯放手于别人。
戴永泉对于顺庆府城是有感情的,虽说孟之祥是知府,但他主要管军务,琐碎的政务都归戴永泉来管,他的足迹走遍顺庆府城,今日弃守,让他心中窝了一把火!
……
注1:自南宋用驻屯大军取代禁军以后,四川设立了四大戎司,包括金戎司,沔戎司,利戎司和兴戎司,其中沔戎司驻地是顺庆府,也归孟之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