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炎曾经也对科考给予厚望,只是后来因为世家大族在学识上的垄断,导致能进入朝堂的寒门学子寥寥无几,根本难以形成和世家大族抗衡的势力。
如今,启蒙书院的出现,让上官炎再度燃起希望。
“即使在朕手上不能完成,也要给太子留下一个稳定的局面”,上官炎在心中暗自思虑道。
沉吟片刻后,上官炎缓声说道:“杨伴伴,着逍遥子为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送建康年生序”在建康、扬州、徐州三地的所有书院中通传。”
闻言,杨公公有心想提醒一下上官炎,这个所谓的逍遥子有没有这个人还不好说,就这么赐官会不会太随意。
不过感受着语调中不容置喙,杨公公恭敬地说道:“遵命。”
处理完此事后,上官炎继续批阅各方送上来的奏折。
嘴中时而小声地嘀咕着什么。
对于此现象,杨公公早就见怪不怪,默默地守在一旁。
过了好一会儿,这份安静被上官炎的怒吼所打破。
“这些异族怎么敢威胁朕!”
一直伫立的杨公公吓得立马跪在地上,周围服侍的太监们听到动静,出于习惯,纷纷跪倒在地,生怕触霉头。
很快,尚书左仆射房文焕和一直称病在家的尚书右仆射崔桢便被叫了过来。
二人刚刚跪倒在地,一份奏折便被扔到了面前,随后便传来了上官炎愤怒的声音,
“看看,这些异族给朕提的要求”。
房文焕和崔桢赶忙捡起奏折,快速地看了一遍。
奏折是安西将军兼护匈奴校尉魏存东报过来的。
说是匈奴、鲜卑等五族要派遣使者到洛阳向大燕皇帝进贡今年的岁贡,五族不知什么时候约定好了,使者如今居然已经到了魏存东的营地了。”
“使者还隐晦的表达了马上入冬了,五族的族人们异常艰难,希望大燕能够予以救助,否则他们也约束不住族人们云云。
看到这里,房文焕和崔桢也知道为何上官炎为何如此愤怒了。
“匈奴、等五族说是派使者前来纳贡,其实按照以前的惯例无非是随便送几匹牛羊,然后再打着的旗号,又从我们大燕要走不少钱粮。”
若是仅仅如此也就罢了,就当花钱买个安宁,可去年给过他们钱粮以后,边境仍然袭扰不断,微臣建议命驳斥他们进京纳贡的请求”,房文焕掷地有声地说道。
一旁的崔桢下意识地就要反驳房文焕的观点,不过抬眼看到上官炎冰冷的脸后,微微咽了口水后,小声说道:“微臣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