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叛的战线向前移,这些就足够了。
至于一些细枝末节的,桓玄觉得可以容忍。
西军干的那些事情,桓玄不是一点不知道。
桓玄身边的谋士曾经向桓玄提过,这样做可能会失去江州的民心。
但是桓玄不在乎。
反正丢失的是上官氏大燕的民心,而不是桓氏的民心。
若是这天下是桓氏是桓玄的天下,那么桓玄自然会拿出礼贤下士、爱民如子的风范来。
可惜这是上官氏的天下,桓玄自然不在乎。
甚至可以说江州越乱,桓玄得到了利益就越多。
自己将庾亮平定以后,朝廷派来都督江州的人光是收拾烂摊子就要耗费多年的时间。
想到这儿,桓玄愈发觉得自己做的没有问题。
桓玄的命令下达以后,西军开始肆无忌惮的劫掠起江州的百姓。
曾经刚刚进入江州时,碍于桓玄,西军还有些收敛。
如今失去了约束的西军甚至比盗贼还要过分。
无论是男女老幼,只要被西军碰到了,一律关押起来。
至于这些人身上的财物,那自然是要由西军代为保管。
当然了,为了完成桓玄的要求,一支东拼西凑组建的先锋形成了。
这些人都是西军里面不受待见了。
如今可以在后方肆无忌惮的劫掠了,而将这些人派去进攻叛贼,自然是不受待见。
这支先锋队来自于各个小队,每个人的武器甚至都不一样。
士兵不认识自己的长官,长官找不到自己的士兵,
由此可见,这支先锋队的士气有多低。
就是这样一支先锋,被派了出去。
而西军的主力也没有备战,而在专注的对江州百姓进行劫掠。
然而,即使是这种大范围的搜捕也会有漏网之鱼。
西军这般的军纪很快便传遍了江州。
一些还在抵抗庾亮的据点望风而逃。
生怕跑迟了,被一些野蛮的西军抓住。
另外一些索性就直接加入了庾亮大军。
毕竟在“王师”如此这番做法的情况下,效忠名为上官绍的燕帝未尝不可。
毕竟,人家也是上官氏的血脉。
而本来有些忌惮建康朝廷的庾亮,见到自己还没有出手,整个江州就自动的向自己靠拢,也是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按照先皇后庾氏的要求,庾亮派出大量的斥候去探查情况。
最后才发现,原来这些所谓的“王师”,居然比自己这个所谓的“叛军”还要残暴。
先皇后庾氏得知这种情况以后,当即决定出兵。
庾亮自从见识了自己这个妹子的雷霆手段以后,在这种大事上都是倾向于听从她的意见。
哪怕这是关系到生死的事情。
而且庾亮得知这次统帅西军的居然是自己的死对头桓玄。
更是新仇旧恨一起算的意思。
在庾亮看来,只要这次作战没有孟怀安,那就没有什么好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