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问道:“那你们总不能一个一个的去解释吧?”
温玄笑着说道:“这等事情虽然复杂一些,但是也不至于要一个一个的去解释。”
“我们三吴之地最不缺的就是一些写书和说书先生,庾亮部干的事情罄竹难书,何愁传播不出去。”
听到温玄这番话,黄英有些惊讶。
在黄英的认知里面,不应该是上疏朝廷,请求发放檄文,讨贼。
可是没想到的是,温玄居然是用这么一种的方式。
“这个法子能行吗?”
“怎么不行”,温玄反问道。
“我总是觉得这个法子似乎有些不符合朝廷的做法。”
只见温玄理所当然的说道:“这又不是朝廷的做法,而是那些说书人自发的行为,又有什么关系。”
听到这儿黄英不禁有些语塞,毕竟若是没有温玄的授意,这些说书之人怎么可能想起来在这种事情上发力。
说不定温玄就是最大的出资方。
不过黄英自然不会在这种事情上问下去。
再问就是黄英有些“不懂事了”。
随即黄英又问道:“之前我们一行看到不少城镇已经恢复了生产,全靠孟大人劳苦功高啊。”
温玄点了点头说道:“全赖圣上的信任孟大人才能够介入江州之事,自然要尽心尽力的完成。”
“况且江州之事关系到不少的百姓,孟大人和我们责无旁贷。”
温玄的这番话可以说是标准回答,并没有什么好多问的。
随即黄英便问道:“听闻孟大人虽然着手江州之事,却是一次没有来过江州,如今朝堂之上有人传言,孟大人是养寇自重,故意将庾亮放走,为的就是能够图谋江州。”
听到黄英的这番话,温玄脸色微变。
一旁的黄英一直在观察温玄的脸色,想要看出一些端倪。
不过,黄英期待的温玄发怒的情形并没有出现。
黄英此话是故意为之,就是想要试探出温玄的态度。
毕竟一个人在愤怒的时候,情绪最容易表露出来。
可惜的是,温玄的表情虽然有了一些变化,但是却并没有太多的有用信息。
只见温玄缓缓说道:“圣使大人,若是孟大人听到了这些话,想必会非常的受挫。”
“哪怕是我等微末之人也知道将帅只需要做一些方略性的布置,至于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交给我们这些人就可以了。”
“至于那些人说的养寇自重更是可笑,毕竟一开始可是桓玄积极的剿匪,可惜啊,他倒是想要损公肥私,最后将自己搭进去了”。
“莫不是这桓玄被俘也是用的苦肉计,想要让庾亮松懈?”
听到温玄这么说,黄英有些难堪。
于是只能说道:“这些都只是传言。”
这个时候温玄反而激动了起来说道:“大人,能够入了您的耳的传言还能叫传言吗?”
“正所谓三人成虎,若是大家都这么说,让我们孟大人如何自处。”
“毫不客气的说,要不是有我家大人倾尽三吴之地的物资帮助江州,这江州百姓能不能填饱肚子还不一定。”
“谁知道这样的行为不仅没有受到朝廷的嘉奖,反而被攻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