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温玄看来,一支队伍能够将主帅的命令执行一大半,那么温玄就觉得,这已经可以算得上一支强兵了。
更何况,北府兵可以在形势危急的情况下,完成一些任务,更是强军之中的强军。
唯一的缺点就是北府兵经过多轮筛选以后,只剩下三万人。
而且这三万人里面还包含各种兵种。
战兵加起来也不过两万余人而已。
这两万余人又抽出了一部分支援碎铁城,一部分人回首三吴之地大本营。
这次温玄带出来的北府兵不过五千余人。
靠着五千北府兵,想要将整个荆州控制住,无疑有些困难。
顶多只能做到震慑。
不过,对此,温玄倒是不担心。
因为在前往荆州的路上,已经有锦衣卫将荆州的情报送过来。
可以说,朝廷的檄文到了以后,半个荆州都在翘首以盼王师。
剩下的又有一些想要观望。
真正死心塌地跟着桓氏走的,也就那几个县而已。
温玄率先做的就是要去收拢那些愿意归顺朝廷的降兵。
有了这些降兵以后,温玄麾下能够用的人就多。
到时候这五千北府兵再和降兵们混在一起,也能够将这些降兵们练出来。
若是其中有一些好的苗子,也可以后续将他们纳入到北府兵之中。
实在是够不上北府兵标准的,也可以留在地方,这些地方也需要朝廷的人接管。
温玄将第一站放在了南阳。
对于温玄来说,南阳的情报更加详细。
而且南阳有不少的人在。
温玄去了以后,可以快速点齐人马。
随后顺着南阳往下江陵,武陵。
这两个地方都拿下以后,就可以朝着桓氏的大本营长沙城进发了。
基本上可以说,拿下长沙城以后,桓氏的势力基本上算是被剪除了。
剩下的一些地方,只需要派出那些归降的士兵去清扫就行了。
北府兵就可以快速的从荆州战场撤出去。
甚至,温玄都已经想好了,这北府兵从荆州战场出来以后,便可以直逼江州。
想到自己的计划,温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随着北府兵陆陆续续登上战船。
一整队的战船缓缓开动。
这些战船是三吴之地最新开过来的战船。
和会稽号等大型战船一样,都是蒸汽驱动。
唯独这些战船的体积小了一些而已。
之所以现在才开过来,纯粹是因为体积小的战船比大型战船更难建造。
工部底下的造船厂足足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试验,终于才生产出了这种体积较小的战船。
会稽号自然是平稳,但是一些小的支流会稽号却是进不去。
那么想要尽可能的节省时间,那么就需要小型的战船。
况且这些小型的战船虽然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船身上的火炮应有尽有。
船舱内放满了士兵用的火器。
这些火器独属于北府兵之中的火器营。
虽然一些中层军官腰间也会别一些短的火枪,但是威力自然还是火器营这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