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最后他父亲双眼变成妖鸟瞳孔的模样,口中发出呖叫声时,就知晓炼化失败,从而选择自尽保全局势。
梁帝和众大臣皆是安静地看着担架上盖着白布的人。
如今的局势,便是为了利用那头妖兽获得更强的力量,只是没曾想,大梁最强的人,居然由此身死!
因为这头妖兽,大梁丢了四府之地!这无疑让本就让危急的局势雪上加霜!
梁帝看着苏泽,问道:“苏老还有说什么吗?”
苏泽拱手道:“陛下,我父亲说利用妖丹突破境界有极大的机会。但需要时间一点点磨灭妖丹之中的妖兽残魂,从而可以炼化吸收妖丹的力量突破。因而绝不能贪功冒进。他便是因为着急前线局势,反而让妖丹残魂的力量反噬!”
“你的意思是,需要时间?”梁帝皱眉。
苏泽点头,拱手弯腰:“是,陛下!”
但这时,一老者走了出来,连忙道:
“不可啊陛下!如今大梁丢了四府之地,再多时间,也等于是给十三王族和晋国时间!
据情报所传,他们的后援粮草已经快运至前线,更多的人员送至北定,洛阳,冀云三府交界边境!
陛下,再拖下去,只怕后果更为严重!为今之计,用这妖兽之物换回失去地方才是上策啊!”
“陛下,臣附议!”
“臣附议!”
“”
顿时,朝中一个个官员纷纷赞同老者的话。
四府之地丢失,让其中八家门阀世家损失惨重!这也导致他们面临被其它门阀世家吞并的危机。
若是再拖下去,结果绝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
梁帝没有开口,坐在龙椅上闭目养神般思索着。
作为轮转司和六道司的总负责人,苏泽也没有开口。
他父亲的死,让他多了一些想法。
这些大臣的阻止虽然说得很有道理,但目的绝不仅仅怕拖延久了,导致大梁更危险的想法。
他该说的情况已经阐述,苏家老爷子的死亡是否值得,那就看梁帝的意思了。
此时的梁帝也算是万分纠结!
大梁为了争取时间,不得不放弃四府之地收缩分散的兵力,从而让大梁可以借助天断山的天然屏障,更好的应对十三王族和晋国的强势进攻势潮。
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十三王族顺利被挡在外,晋国和十三王族产生交接,也在争取有利的进攻地。
但他们的进攻都被大梁成功挡下。
可如今苏无为因炼化妖丹突破而身死,尝试失败了,给出的答案依旧是需要时间。
这意味着,大梁在真正获得妖丹的力量前,只能继续舍弃四府之地,保持现有的局势挡住十三王族和晋国。
至于何时夺回,只能看妖丹是否被炼化,炼化之人是否能真的突破至新的境界!
但这是在赌!
和先前一样在赌!
赌输了,四府之地或许彻底丢了!
赢了,那也得看突破效果如何?是否能挡的住众多先天圆满强者的围攻?
若是将妖丹和妖兽尸体交出去,十三王族会退回吗?是否真的愿意将这广袤的土地和资源还回去?
同样,未来十三王族有人因拿到妖丹而突破,再整合十三王族的话,那大梁又该如何自处?
整个朝堂所有的人都在等梁帝表态。
“苏爱卿,下一个是谁?”
最终,梁帝缓缓睁开眼睛,看向苏泽。
这下,那些一直持反对意见的大臣顿时就怒了。
这意思还是要赌!
“陛下!大梁不能再输了!也输不起了!!”
“好了!”
不等其它人开口,梁帝以不容反驳的语气打断道:“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即便让出去,那四府之地的局势都无法挽回。苏老的死不能白死了!”
说着,他再次看向面露笑意的苏泽,再次道:
“下一个尝试的是何人?”
“陛下,大梁危难,苏家责无旁贷。第二人为苏家苏无年!也是臣之二叔!他也是先天巅峰多年,已准备好,遵陛下圣喻!”
苏泽拱手,语气郑重!
梁帝深深看了眼苏泽。
苏家一直为大梁,大梁的安危也牵动苏家的安危。
所以,能让他放心相信的,也只有苏家。
“可!”梁帝大手一挥,做出决定。
于是,梁帝强势压下了反对的声音,继续让苏家人炼化妖丹!
国都,苏府后院地下的一间地下室内。
苏泽回来后,便和他的二叔苏无年一起来到存放妖兽尸体和妖丹的地方。
妖丹已经从苏无为的体内取出,小拇指头大小,呈现红色椭圆形,其中散发着一股逼人的热气。
“二叔,根据我爹说的,哪怕慢一些也不要急功近利!不用去考虑外面的情况,您的目的就是炼化它,只要成功,后续一切都不是问题!”
苏无年拍了拍侄子的肩膀,笑道:
“放心吧。但若是我也失败了,证明炼化妖丹不可取,届时你将妖丹和妖兽交给陛下,陛下会明白的。唉,可惜的是各国对妖兽的记录少之又少,否说事关妖丹的利用了。”
苏泽沉默了片刻,才点点头。
于是,苏无年走入了密室。密室也随之缓缓关上。
下次要么人走出来,要么,抬出来!
苏泽盯着密室大门看了一会,面无表情地离开了。
到了地上,他调动苏家护卫,彻底防守整个苏家,避免有的人铤而走险破坏。
同一时间,大梁增兵边境,展开了长期的固守!
十三王族和晋国也探听到了消息,也知晓如今的局势强攻已经做不到,因而不再猛攻,而是开始处理攻占下来的地盘。
似乎决定不再退回,准备瓜分四府之地,从而做长期的战争准备!
时间转眼来到中旬。
玉峰县城东门口。
程宗阳看着风尘仆仆,略微有疲倦的李卢,也是颇为高兴。
这次李卢一走就是一月有余,若不是派人回来传信过,他都以为李卢没了。
但时间长,带回的物资也是极多。
那一辆辆板车几乎看不到头,可见李卢走了不知多少地方,收集了多少物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