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39章 西利亚内战结束(2/2)

西利亚内战,彻底结束.......

在西利亚内战结束的第一时间,远在中洲的大明就宣布对西利亚实行为期五年的基建援助。

战争中毁坏的桥梁、铁路等基础设施,帝国以赊账的方式帮助西利亚重建。

如此,大量因为战争流离失所的西利亚人得到了一份简单的工作。

西利亚局势迅速稳定下来,并且,为了支持佩内洛普·依蕾,帝国还与她签订了一份《明西通商条约》。

来自大明的工业品已经成为了全世界不可或缺的东西,别看几乎全世界都在抵制大明,但商业行为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因为帝国工业实力年年攀升,贸易额稳步增长。

《明西通商条约》规定,出口到西利亚的明国货物,在关税上和帝国海关保持一致。

这样一来,关税较低的西利亚,成为了帝国商贸货物最大的中转站。

西洲各国的商人也都纷纷涌入西利亚,从这里购买大量来自明国的货物,价格比在国内便宜一点。

这给西利亚战后经济复苏,提供了强劲动力。

但,没有关税保护的西利亚,也彻底成为了帝国工业品的倾销地。

重工业方面,帝国援助了一批机械设备给西利亚。

但在轻工业方面,来自帝国的产品不停冲击着西利亚,导致西利亚本土轻工业纷纷破产,转行当起了二道贩子。

买办阶层成为了西利亚经济的一大支柱,对此,佩内洛普·依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本不想也不会阻止帝国。

不过,西利亚内战对于西洲各国来说也不是没有好处。

大量出现在西利亚的明国武器,让弗兰斯、德其索伦、昂撒见识到了自己与大明的差距。

而且,帝国武器在内战中也有战损,比如“猎鹰”就被击落了21架,“千乘”也没了几十辆。

德里维拉的叛军趁机缴获了一批损耗品,被弗兰斯连夜送回国内。

西洲联合科研部马上对“猎鹰”和“千乘”进行拆解,想要学习帝国先进的设计理念。

还有,送回后方的破损装甲板,各国材料科学家纷纷逆向倒推,想要彻底掌握此技术。

如此,各国在军事科技方面反而得到了重大提升。

对此,帝国一言不发。

既然敢把“猎鹰”和“千乘”放在西洲人的家门口,帝国陆军已经在本土装备了更好的飞机和战车。

........

西利亚内战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大明与西洲的冲突被暂时掩盖。

各国都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更像是“鲶鱼效应”,因为帝国这条“大鲶鱼”,让世界各“沙丁鱼”争先恐后武装自己,不管是军事上还是经济上。

乾武三十五年年末,犹乐夫在访问弗兰斯期间提出,建立一个西洲经济共同体,加大西洲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

犹乐夫提议很快得到了奥利维尔的支持。

如今的西洲,只有弗兰斯和德其索伦这两个领头羊,想要对抗帝国,他俩必须联合在一起。

@笔下文学 . www.vbixia.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