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44章 马哈万德(2/2)

位于马哈拉施特一侧的普米姆村,三四十个村民,在村长的带领下,围在村中大户家的门口要粮。

这家大户也是人丁兴旺,呼啦啦走出10多人堵在门口。

“阿米特巴村长,我们的粮食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这可是我马哈万德辛苦赚来的,我的粮食和你们没有任何关系!”站在正中央的马哈万德大喊道。

闻言,村民们一噎。

马哈万德,一名“达利特”,被誉为不可接触者阶层,从小在父亲的带领下,接一些村里的零活、苦力活养家糊口。

建国后的巴拉特,把没有经过帝国改造的原始身毒教充当国教。

在混乱的局势下,人们的精神追求更大,或者说是在寻求一种心理安慰,好忘记残酷的现实。

从小到大,马哈万德的记忆里只有饥饿、谩骂、嘲笑和鞭打。

村里没有人看得起“达利特”,就算帝国统治时,也不会干涉兴都人的信仰。

15岁时,马哈万德的父亲被上一任村长活活打死,原因是没有按时给他家的牛放草料,渎神!

亲眼看着自己的父亲被鞭打致死,马哈万德很是悲愤。

悲,自己的父亲被这些朝夕相处的村民活生生打死了,站在一旁看热闹的人群还高喊:打死他。

愤,为什么自己的父亲不反抗?

哦,对了,自己的父亲从小就和自己讲:“马哈万德,我们是达利特,注定世世代代都是达利特,不能反抗高种姓之人。”

小时候的马哈万德被生活的重担压着,只能似懂非懂的点头应道。

但,经受过刺激的马哈万德觉醒了,父亲死后第二天,马哈万德失踪了。

村民只当马哈万德死在了村外,谁也没有管这个小小的“达利特”。

5年后,20岁的马哈万德回来了,身着华丽服饰,带着众多仆人和财产回来了!

原来,马哈万德奇迹般的越过新长城,跑到了身毒北部。

当时,帝国大力开发北部平原,马哈万德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加入了建设大军。

但是,马哈万德毕竟是“身毒户口”,为了保证人口平和政策能顺利实施,帝国在身毒南部搭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户籍制度,马哈万德赫然在列。

而且,他在北部也没有认识的人,所以没人为他担保成为帝国户籍。

但没关系,帝国也没有驱逐这些幸运的可怜人,而是给了他们一个工作证,并保证他们基本饿不死。

就这样,马哈万德在帝国境内做起了短工,这是马哈万德真正意义上为自己赚钱。

吃苦耐劳的马哈万德,很快攒下了一点小钱。

彼时正是帝国势力全面退出身毒南部之时,马哈万德拿钱买了一车粮食运到新长城,高价卖给南部的“同胞”们。

快速积累的财富让马哈万德又从行脚商人,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在北部拥有门面的小商人。

这时的马哈万德很满足。

可惜,因为他没有帝国户籍,不能长时间停留在帝国领土。

马哈万德思索过后决定变卖大量家产,只留下一间铺子,回到了普米姆村。

见马哈万德发家了,普米姆的村民再也不敢欺压他。

别管他是不是“达利特”,有钱就是大爷。

@笔下文学 . www.vbixia.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