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四章 贺胜的想法(2/2)

只能向贺胜问计。

贺胜很年轻,乃是京兆贺家出身。

忽必烈还是王子的时候,驻军六盘山,贺贲献银五千两。为忽必烈收纳。贺胜的父亲在忽必烈身边当怯薛。贺胜也是忽必烈很信重的青年才俊。这一次南征。也被阿术带在身边。

贺胜虽然是汉人。但是与河北汉人军侯不是一路子。贺家反而与巩昌汪家关系亲近。与蒙古人关系更亲近。

更蒙古化一些。

比如贺胜,他的蒙古名字就是伯颜。

贺家很多人都有两个名字,一个蒙古名字,一个汉名。

这一次破占城,贺胜在军略上没有表现出来什么。也不用他表现什么。元军对东南各国都碾压局,问题是战斗力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特别是东南亚这一片区域。

贺胜沉吟片刻说道:“解大人。我打听过占城的情况。想要从占城持续不断获得粮食是不可能的。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问吴哥借粮食。”

“吴哥借粮?”

“吴哥为什么要借给我们粮食?”

“以此地为质。”贺胜指着脚下说道。

“占城?”

“对。”贺胜说道:“以大将军的本意,其实不能继续南征的。南方湿热,实在不是我们北人能来的地方。而今朝中的情况,想继续兴大兵也比较难。”

“是以,大将军其实就想在安南平定下来。将来的事情,将来再办。占城一地,不过当中国一郡,算不得什么大地方。却与吴哥关系密切,不如让此地给吴哥。让吴哥用粮食赎地。”

“想来足够大军支用一年了。”

“这------”解诚一愣,说道:“这也太大胆了。”

这就是后台不一样,解诚是很寻常的汉人将领。没有背景。干死了,也不可能得到重用的。如果不是忻都的死的太突然,水军总管这个位置,万万不可能是他的。

而贺胜不一样,在忽必烈身边办事。父亲更是跟随忽必烈南征大理老人旧部。很多事情上,就敢下决心。

“无妨,这一件事情,我禀报大将军。有我一力承担。”

解诚擦擦头上的汗,说道:“那就好。那就好。”

“如何吴哥不答应怎么办?”

贺胜说道:“那就让他答应。解大人,我要去一趟吴哥。”

贺胜有信心让吴哥答应这个要求。原因很简单,他不是一个。他背后乃是大都赫赫兵威。如果吴哥不答应,那么兵威加之,何事不成。反正吴哥并不知道。元军的底气。

如果能一人从吴哥获得大量粮食。

贺胜的功劳,就可以直入中枢任职了。

*******

吴哥城。

赵忠再次来到这里,算是故地重游。

不过,这一次他不是假冒使者。他是真的使臣。

赵忠从仰光出发,西行德里苏丹国,朱罗国,狮子国。

不过,赵忠仅仅到了印度东海岸,并没有去西海岸,与德里苏丹国上层并没有说上话,仅仅与地方诸侯有一些交流。

此刻的印度分为两大部分,北印度与南印度,北印度就是德里苏丹国。乃是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但是阿拉伯世界受到了蒙古人强烈的冲击,伊朗地区,已经是忽必烈弟弟伊尔汗国的地盘了。

当然了,忽必烈的弟弟已经不在了。而今是忽必烈的侄子上位。忽必烈这位侄子。数次入侵德里苏丹国。但最后都被打回去了。

其实,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争。之后与海都的战争,影响到了西域。以至于蒙古人被埃及的马穆留克打败之后,没有再次发动进攻,对其他方向的征服也按下终止健。

德里苏丹国就是其中之一。

只是德里苏丹国的核心区域,是后世新德里一带,更靠近印度西海岸。以这个时代消息传播与交流。赵忠不可能在这里等待。毕竟大海航行靠季风。

于是南下到南印度,朱罗国,狮子国。

在这里,赵忠得到了很高的礼遇。

赵忠刚刚开始不明白为什么。后来才知道。

佛教高僧固然是希望汉王虞醒弘扬佛法。但也是为他们找一个退路。整体上来,两国都是靠海上贸易立国的。看他们的地理位置就知道。乃是整个印度与中国航线的重要位置。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虞醒在蒲甘开的法会,已经流传开来了。

朱罗国与狮子国都是很古老的佛国。

朱罗国就是在印度次大国。最罗门教复起,佛教衰微之后。印度也就这里还在坚持佛法传承。

这两国可以说是整个南传佛教的祖庭。

只是两国也是难兄难弟。

内忧外患。

历史上,几十年后,朱罗国狮子国都一一覆灭。从此印度再无佛法。甚至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才有佛教再次传回印度。

而今回回商人垄断海上,大批回回人在两国定居。

再加上两国几百年传承下的内部危机。佛法衰微。已经成为定局了。

可以说,明清时代回回教颠覆东南亚的佛教国家,将三佛齐,爪哇等一系列国家变成了回回教的先声,就在这里。

所以他们两国对于蒲甘灭亡的态度,根本不在乎。反而对汉王虞醒的佛教态度,非常在乎。

@笔下文学 . www.vbixia.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