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醒随即说道:“乔兄,昆明还要你主持大局,你觉得滇南府应该谁来主持?”
“龙子仁。”乔坚说道:“他在临安府数年,转运物资没有出纰漏。按理说应该高升,但是他的年纪太小。才二十出头,在中枢也没有什么空间,不如让他来滇南府。组建滇南府,我会将我在昆明培养出来的会计,分一部分给他。让他在滇南府一开始就征收商税。”
“也为将来做准备。”
虞醒心中一笑,他知道乔坚其实揣摩出他的意思了。
虞醒并非不信任谢枋得。
但虞醒更知道,谢枋得是有自己的想法,与行政理念的。虽然谢枋得努力向虞醒靠拢。虞醒却不得不考虑,有一天,自己与这个丞相走到对立面该怎么办?
而乔坚与龙子仁这些人不一样。
他们虽然是文官,但本质上是元从。
只不过,文官培养流程与武将不一样。武将培养很快,在战场上打上几仗,死不了就是一个合格的老兵,几个合格的老兵中,就有一二个合格的底层军官。
连续数场恶战不死,一小卒飞跃为营指挥,团指挥,也不稀奇。
这种高烈度,强淘汰的选拔方式,是不适用于文官的。
文官不仅仅要读书,也要有办事经验。
乔坚从大理知府,转任南庆知府,再转任西海路,而今又兼任昆明府,这一系列事情算是将乔坚锻炼出来。而虞醒让乔坚管起工商这一条线,本身就是想让自己人抓住最重要的事情。
现在云南的财政以少府支撑。
但是将来,少府依然是财政重要支撑的。但是虞醒觉得商税,最少能与少府收入分庭抗礼。
掌握着方面财政大权的人乔坚,就有了冲击首相的资格。
乔坚也嗅到了这方面的味道。所以将龙子仁拉过来。
双方当初在芒部或许有一些矛盾。但是现在面对其他势力,元从一派,自然要内部团结。
“好。听你的。”
“让龙子仁立即来见我。”
龙子仁在临安知府任上,待了好几年了。可以说临安府是龙子仁一手安定下来,一手建设起来,在安南之战中,龙子仁也是负责后勤的重要官员。
因为临安与昆明的道路经过多次修缮,临安与昆明联系日益紧密。临安的经济体量也在慢慢增长。
如果说,虞醒刚刚入主云南的时候,云南最繁华的地方,无非是昆明与大理。而现在昆明因为虞醒拟定的工业中心计划,在云南,不在整个天下,发展速度一骑绝尘,刚刚扩建了五华山区,又要扩建新区,就很嫩说明问题。
或许,因为历史原因,相当一段时间,难以追上杭州,大都这样大城市,但未来可期。
而临安因为交通要道,更是个旧锡矿的诞生,等等各个原因,也慢慢的发展起来。倒是大理,当初大开杀戒。虞醒对大理并没有什么政策性的扶持。甚至虞醒对永昌的投资都要比大理要多。
永昌境内,修了好几座桥梁。永昌发展迅速。
而大理这些年也发展了。
从战争中恢复过来,并且得益于虞醒的开荒政策,与廉价的农具。在农业上有所发展。但与其他各地相比,就显得了落后很多。
昆明之下,经济上坐第二把交椅的,其实成了临安。
这一切固然有朝廷政策倾斜,但龙子仁的能力,也是算很可以的。
这一次,虞醒忽然召见。
龙子仁内心中对临安有些不舍,更多是兴奋。
在临安这些年,龙子仁对自己的前程想过很多,特别是看着虞醒一步步走到今天。龙子仁如果没有想过,以从龙之功,扶摇而上,那才是怪事。但是随着南宋遗臣越来越多。
不要说他了。舍利畏,乔坚,张道宗,这些在前期很重要的文官都被排挤出去了。
龙子仁再不甘心,也只能忍着。
而今他似乎看到了机会。
“谢枋得。”龙子仁心中冷笑一声。
在他看来,谢枋得到底是后来之人,他们跟着虞醒一刀一枪拼杀的时候,谢枋得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而今坐了数年丞相之威位,威福自用,也够了。
在他看来,云南天下岂能是天下人之天下?
自然是汉王与诸位老兄弟之天下。
当初请外人来管事,那也是不得已。但是现在,却不一样了。
不过,对于这一件事情,龙子仁不着急。
毕竟几年的地方官,让龙子仁长大之余,也学会了忍耐。
龙子仁一路急行,不过十几日就到了车里。
随即来到一片工地上。
这里还在平整土地,上面却依旧定下界碑了。
滇南府思茅县。
滇南府下辖十二版纳,一县。唯一的县就是思茅县了。
其实虞醒在滇南的选择余地并不多,滇南处于高原,虽然说这里山脉低矮了很多,很多山都是缓坡,是非常适合种茶叶的。后世这里叫做普洱市,可见有多适合种茶叶。
这里的地理环境,也就比云南那边稍好一点,耕地固然多一些,但也是分割在很多河流谷底。这种地方也很稀少的。正是各家土司的核心区域。
虞醒要让某一家土司搬家,也有一些太过分了。
于是,就选择思茅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