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八章 顺天者逸(2/2)

两日之后。

王文昭在士卒的护卫之下,来到昆明城中。

这一路对他来说,太不友好了。

他本来想从西域南下,通过河西走廊。进入四川,然后到云南。

但实际上,在河西走廊就走不了了。

河西走廊是元朝对抗海都的前线,关卡非常严格。

王文昭居然一步也不能东行。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了,冒险穿越藏区。

王文昭固然带了十几名护卫,再加上西藏与元朝早就有来往了,很多地方还有驿路。但是即便如此,十几个人横穿青藏高原,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一路上的高原缺氧,野兽攻击,让王文昭死了好护卫。

等来到铁桥关的时候,只剩下五个人了。也衣服破烂,行如乞丐。除却一封海都的国书之外,根本不能证明自己的身份。

铁桥关守将有些不相信,但是想来想去,还决定派人将送到昆明,让上面处决。

不过一路上,最基础的待遇还是有的。

王文昭一路南下,在大理府的时候,还不觉得什么。大理风花雪月,风景固然很好。但是这个时代,风景是最不值钱的。西域大漠孤烟不好看,茫茫高原,雪山冰川不好看。

王文昭作为幕僚,更注意一些代表国力的东西。

大理洱海边的小平原,王文昭估算了一些,面积还不如西域一些地方可耕种的地方。唯一让他惊叹的是水利比较完善,精耕细作,让他有一种江南的感觉。

但是出了下关,立即被震撼住了。

一是道路。

下关乃是昆明向西主干道重要节点,去永昌,南庆,西海都要从这个过。

这里人员稠密,车水马龙不说。

更让王文昭惊叹的是这些车,都是铁车。他亲自试了一下,非常轻便。一辆两辆也就不说,他不过一个下午,就看见上百辆之多。让他震惊无比。

车对蒙古人来说,与战马一样重要。

因为蒙古人迁徙的时候,都是用马车带着蒙古包到底行动。而蒙古军队行动,与蒙古牧民迁徙区别并不太大的。

可以理解为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中酝酿出他的战斗方式,也可以理解为蒙古军民一体。

所以这些铁车,只要稍稍改装一些,适应蒙古包,就能大大提升海都本部的战斗力。

王文昭心中暗暗上心,想要考察这铁车的秘密。也不用他多费工夫,在下关就有几家修车铺。他上去问过之后,手中多了一个轴承。他用手指一划,轴承在王文昭的手指上转动。几乎看不出来什么变化,唯有声音,提醒他,这还在转。

王文昭心中暗道:“这就是铁车的秘密吗?只是这是如何生产的?而且是大批量生产?”

王文昭看着手中的轴承陷入沉思之中。

虞醒的铁车战略,如果拉长时间来看,并不能说是失败的。

固然在前期几乎是政府部门采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手中有了钱,云南的路也好走了,很多百姓也都卖了铁车,而糖业兴旺之后,为了转运大量白砂糖。车行应运而生。

大概就是一个车把式,联系十里八乡的有车的百姓,一起为大户拉货去。

路线不一。

但是各地商户也都喜欢这样的办法。

毕竟商户养着车队,也是成本。而且这种大规模运输,对一家商户来说,一年也没有几趟。而今掏钱就行了。

而且虞醒对云南最深刻的改造,就是诞生了军功地主阶层。

而这年头能买铁车这样大部件的。都不是一般人。一般都是退役军士。即便不是,也跟着退役军士,学上几手。而且军中退役之后,将自己在军中的家伙带回家,也是常用的时候。

冷兵器在云南不值钱。

倒是现在这火铳是不能带走了。

这些人很自然就成为保镖了。

也省了看管货物的人。

于是,铁太平车在云南盛行开来,一路传播到交州,西海。

甚至有一些铁车传播到了其他地方。

比如四川。

鬼知道,他们是怎么办到的。

只能说为了赚钱,很多人能翻山越岭,穿关走关,视若等闲。

王文昭从下关一路来到了昆明,走得是昆明最繁华,最忙碌的一条大道,一路上车挨车,人挤人。在很多地方,堵车数次。

毕竟云南的山势如此,很多路段都是上坡。

而这些铁车,又不是有动力,必须人拉上去,上去的时候很慢,自然会堵路。

这一路上,王文昭,以及够惊讶了,觉得大都附近最繁华的地方,也不过如此了。

但是而今站在昆明城外。

王文昭彻底惊呆了。

只见无数房子连成一片,西连湖,北接山,似乎滇池周围所有的土地都已经变成了城市。

王文昭内心中,好久没有去过的临安,还有从来没有去过的大都,或许能比得上眼前的城池,而在西域,没有任何一座城池能与这一座城池相比。

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这座城池,简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笔下文学 . www.vbixia.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