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九零二章 悲痛(1/2)

谢安去世,大晋上下陷入了悲痛和震惊之中。稍有见识之人,都知道谢安之死对于大晋意味着什么。

过去十几年来,谢安就像是一根定海神针,稳定住了大晋的政局,以其镇定的气度和声望稳住了摇摇欲坠的政局和人心。

安石不出,奈苍生何?这样的话可不是虚言赞美。

在大晋朝最为危机的时候,谢安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成功的抵御了桓氏的篡位危机。

桓氏气焰嚣张极甚之时,没有人敢逆其鳞。绝大多数人选择了依附和助纣为虐。

皇帝被废,庾氏一族被灭,朝中官员被灭门的极端恐怖的压迫之下,谢安站了出来,向桓温发出了警告,以不惜一死的勇气令桓温退缩。挫败了桓温试图进一步篡位的企图。

在秦国发出灭国的威胁的时候,又是谢安站了出来,组建北府军,坚定的杜绝了投降派的杂音,全力备战。并且最终成功的抵御了秦国南下的灭国危机。

光是这两件事,便足以让谢安成为令人仰止的存在。

谢安以他宽阔的胸襟以及极高的政治智慧将大晋这个烂摊子收拢起来,并且成功的渡过了这些危机。除了他,没有任何人能够做到这一点。若没有谢安,整个局面现在恐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大晋数千万百姓恐怕已经沦为了秦人铁蹄下的亡国之奴。

和秦国的决战,正是谢安,以坚强的决心,无比坚定的意志,率领大晋上下完成了战略决战,将大晋从覆灭的边缘拉了回来。

李徽在这件事感触最深。以李徽穿越者的身份,当初之所以成为坚定主战的一员,多少是基于对历史的先知,带着对胜利的结果的先知先觉才会坚定站在主战的一方。如果不是知道淝水之战的结果,并且认为真实历史的进程很可能便是真相的话,李徽自己怕是也要怀疑这场大战能否胜利。

毕竟,以大晋的国力和兵力,要对抗秦国百万大军,胜算微乎其微。

而谢安可没有先知的光环,站在他的角度上,他对未来茫然无知,根本不知道结果。在这种情形下,他能够坚定组织兵马,排除一切干扰决定全力备战,和秦军进行决战,足以说明他的伟大之处。他不是毫无原则的烂好人,恰恰他是有自己的原则底线之人,有卓越智慧之人。

诚然,他没能跳脱世家豪阀的局限性,他的所为无不带着豪阀利益的出发点,甚至有的时候表现的很明显。但这并不影响作为大晋的领导者的卓越智慧。

而谢安最令人赞誉的还不止这些,他没有走之前豪阀世家的老路。谢氏一度强大到一个新的高度,许多人都认为,谢氏将会和桓氏琅琊王氏一样,也会走上胁迫皇权之路,甚至也会野心爆棚,走上篡夺之路。但谢安没有那么做。在政治上顾全大局,隐忍后退,甚至最终激流勇退,换取朝政安宁。这份高风亮节,顾全大局的做派,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谢安的突然离世,很显然将会对大晋的局势产生极大的影响。

谢安在,即便他引退了,那也是足以震慑局面,让一些人不敢造次的存在。谢安只要活着,那便是大晋的定海神针。他一旦去世,整个大晋便似乎失去了擎天之柱。那些被震慑的宵小之辈便不再有顾忌,便会蠢蠢欲动。

谢安在时,以其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将各方势力都团结在一起,能够做到起码的公平和相互之间的和谐共处。但谢安去世之后,这种团结和和谐失去了纽带,即将面临巨大的考验。

这种时候,如果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外部压力失去的情况下,大晋内部又失去了能够团结各方势力的纽带,整个大晋必然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大晋的未来,骤然变得扑朔迷离,难以预测起来。

谢安去世的消息于四月初六送达徐州,彼时李徽正一身泥水的和淮阴军民在淮水大码头上干活,完成大码头最后的木栈桥的安装。

在得知谢安去世的消息后,李徽惊愕片刻后,一屁股坐在泥水之中放声痛哭。

李徽对谢安一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纠结,尽管李徽曾经抱怨过谢安的所为,不满他的一些做法。尽管对谢安的所为颇有微词,甚至从内心里对谢安感到过失望。但是,在李徽心中,对谢安的敬重和感激从未减少,对谢安人品格局才学的钦佩也从未有过减少。在李徽的心目中,谢安永远是师长和父辈一般的存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笔下文学 . www.vbixia.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