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27章 书生误国,如何打输一场必胜的战争。(1/2)

天幕中视频开始播放:

“建文皇帝朱允炆,为什么会输给他的好四叔朱棣?”

大明位面

洪武年间

此刻还是燕王的朱棣,听到这句开场白,向前一步,直接跪在了大哥朱标的身后,然后拉了拉朱棣的袖子,投去了可怜兮兮的眼神。

自从有了天幕之后,这已经习惯成自然。

此刻的朱元璋倒是神色没有什么变化,他抬头看向天幕,

毕竟他也想知道,怎么好好的江山就被老四夺了去。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建文帝朱允炆是个怎样的人?”

“一句话,建文帝是个读儒家经典读到心里的人。”

“朱允炆是一个儒家经典的狂热粉丝。”

“可朱允炆不明白的是,一个帝王学习儒家经典是为了去掌控天下读书人的思想。”

“而不是让这些读书人所著的儒家经典掌控一个帝王的思想。”

“皇帝读书是为了管理读书人,而不是成为一个读书人,这个道理,朱允炆直到被撵下皇位都没有想明白。”

此言一出,天幕下的顿时一片寂静,一众读书人在心中暗想“夭寿了,这些东西是能够拿出来当面说的吗?”

大明位面

洪武年间

朱元璋神色如常,而朱标的确是皱起了眉头,因为他知道,天幕说的一点没错。

朱允炆虽然纯孝,却是书生气十分的浓厚,原本想自己一步步的带着改,

哪里想得到自己居然早在父亲之前走了,

若是历史走向真的如此,那么朱允炆身上的这个毛病就是个大问题。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在朱允炆看来,读书人是有大能耐,能干大事儿的人。而书上的道理都是千古不破的真理。”

“早在他还没有继位之前他就和齐泰对着史书上的各种阴谋阳谋指指点点,好不快意。”

“而朱允炆登基后,他就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件大事——削藩。”

“削藩当然要有自己的团队,”

“而朱允炆的挑人标准也很简单,不要小人,只要君子。”

“最好是那种逢人遇事就能引经据典,张嘴就是锦绣文章的大儒君子。”

“满朝文武能入得了朱允炆法眼的只有齐泰、方孝孺、黄子澄。”

“公元1399年,这几个志同道合的读书人联合了起来,组成了朱允炆的‘削藩办’。”

大明位面

洪武年间

朱元璋皱眉回忆道:

“黄子澄?不就是那个殿试时候回答不上来自己多大的第一名?”

“咱记得好像把他从改为探花了。”

朱标也开口说道:“这个方孝孺,父皇也曾向儿臣推荐过,说他是品行中正的人才,嘱咐儿臣可以用到老。”

朱元璋眉头皱的更深了,这么看来那个齐泰也多半是个读书人。

“削藩就削藩,可用这么几个读书人能成什么事儿?”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不知道吗?”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削藩这件事情本没有对错,”

“成功了那就叫顺利实现中央集权。”

“失败了就是各路藩王亲君侧,皇帝轮流做,明天到我家。”

“然后成为历史书上的反面教材。”

“熟读史书的建文团队显然不想成为历史书上的笑柄。”

“于是整个团队关起门来坐而论道,友好交流了几天几夜。”

“讨论到底是采用汉朝那样温水煮青蛙的方式缓慢削藩,还是快刀斩乱麻,成就史书上写的那样的丰功伟绩。”

“要知道,大明朝的藩王,因为朱元璋疼爱自己的儿子,吃喝拉撒都有朝廷供养。”

“削藩肯定是越快越划算。”

“读书人清苦惯了,见不得钱被浪费,往往看不到大局。”

“其实只要削藩最后成功,藩王拿去的钱就在于朝廷什么时候收回而已。”

“就算是不采用汉朝的做法也是宜缓不宜急。”

“而仓促决定削藩,看似省去了很多钱,却失去了很多先发优势。”

“就比如失去了舆论造势的时间。”

“削藩不造势,就如同喝豆浆不加糖,吃饺子不蘸醋。”

“不把藩王的名声搞臭,不激起百姓心中的怒火,百姓对削藩的做法就很难有同理心。”

“毕竟削藩不削藩是你皇家自己的事儿,天下只要还是朱家的,皇帝谁来做和老百姓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要是打了舆论战,等到火候到了,民怨四起,朱允炆再做出为难的样子,半推半就的削了藩,还能落个大义灭亲的历史好评。藩王们如果不想直接造反也不好做出太大的动作。”

大明位面

洪武年间

朱元璋倒吸一口凉气,

“这天幕好生狡猾,这削藩的路子简直是简单又有效,只要轻轻的从中推波助澜,不出几年就能顺理成章的办下来。”

“难道不是这么办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笔下文学 . www.vbixia.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