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间,凡事不可能只有好的一面。
月有阴晴圆缺。
日有光暗轮转。
宣南坊改造也在其中。
既然有那么大的好处,相对……应该有相应的弊端才是,只存在好处的事情,几乎不太可能存在。
不。
不是几乎,而是根本不存在。
秦翰林还真说了几个,事情是否为大?
戴斯道思忖之,不为小,学业之事岂为小?
如果当年自己少幼的时候,有名师教导,还能够有万千见闻,也许,自己的举业之路会顺利许多。
推己及人,秦翰林说的那件事不为小。
如何解决?
那些人难入京城,当有名师。
如何名师?
名师的束修不菲。
城中人家,自然可以负担。
官府坊地也会付出一些。
乡里村落……本就不富裕,甚至于许多人家都是穷困的,如何有那么多财货相请名师?
也就一些富裕的乡里,出了一些豪富之人,自愿出钱请来名师,而那样的村落毕竟不多。
名师之人大都是进学的生员秀才,以及尚未科甲及第的举人们,那些人闲暇可为,若是有心继续举业,也非上好之策。
可!
除了请名师之外,一时间,自己想不出来有别的好法子。
恒王殿下也没有多言。
秦翰林呢?
既然他能说道坊地改造的那个隐患,应该有解决之法吧?
而秦翰林向来多急才,自己早已经见识和领略过的。
“……”
“这个隐患,玉风兄所言的解决之法,其实在理。”
秦钟一礼。
在乡野偏僻的一些地方,那里的学子如何有进益?如何才能够更好的长进?
名师自然是最好的法子!
同样的一个人,不同的人教导,自会有不一样的学识见解,若以举业论,亦是不一样的结果。
“在理?”
“这……,名师的问题如何解决?”
戴斯道愕然。
秦翰林莫不是没有将自己刚才的话听全?
“鲸卿,你之意……也是从名师下手?”
“名师何来?”
“让生员、举人前往那些地方,他们不一定愿意。”
“让乡里付出代价,那些地方又多寻常,难以有足够吸引人的束修。”
“万一遇到岁科之试。”
“万一遇到秋闱、春闱。”
“那些人的心思也不会全部在授教上。”
“……”
恒王亦是疑惑。
戴斯道刚才所言,和自己所想大体相似。
鲸卿也是想要从名师入手?
该如何入手?
毕竟,名师的来源就那么多!
重金聘请?
这条路算是被封死了。
没有重金,只是靠官学调遣?那样调过去的人难以真正心里落下!
“我觉……此事可以参照朝廷即将新立下的救济使司衙门!”
“城外乡野之地,能够拿出来的财货不多,若是没有任何外在力量,依从道理,应该没有什么名师愿意前往的。”
“名师毕竟也是人,是人总是要吃饭的。”
“如果一个人连温饱都难以满足,其余诸事都难,当然,这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
“朝廷即将新立的救济使司衙门,其实就是为了鼓励一些生员秀才、举人真正的参与慈善之事中。”
“同时,也给了他们一条进益的路!”
“非如此,这一次北方诸地救灾,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报名。”
“归根结底,是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