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3章 (4)(1/1)

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十六种 看汉代人如何养生

中新社长沙8月18日电 (记者 邓霞)“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有16种,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医书呢,这可能与汉代人追求生命延年益寿、健康长寿有关系。”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研究馆员喻燕姣说,在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菱纹绮里,就织入了“安乐如意 长寿无极”的字样。

18日举行的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汉代医学研究”学术分会上,包括《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十六种》《马王堆医书译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保护》(英文版)等着作在内的最新医学研究成果发布。

1972年至1974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在众多珍贵的出土文物中,有大量与中医药相关的帛书或竹木简,如《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等。其中,《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已发现最早的方剂书籍,其中医理论和中医药的记载早于《黄帝内经》。

《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十六种》由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携手人民卫生出版社、湖南博物院等策划出版,旨在把马王堆汉墓文物出土50年来的医学研究成果梳理成册,为后世研究马王堆医学文化提供系统的参考文献资料。

“马王堆出土医书,证实了古中医药学的真实性、中医药学内涵的广博性、中医药学防治的系统性。”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编辑杜贤表示,会将马王堆医书所有的原文、注释、解析、译文、数字等汇聚到数据库里,实现线上线下展现古籍、解读经典、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出版新形态。“随着研究的深入,也会将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整理、更新。”

马王堆汉墓一号墓主人“辛追夫人”的保护研究情况如何?湖南博物院院长段晓明介绍,该院已构建起一套古尸保存环境模拟体系,通过使用制冷系统、液体浸泡、层流空气净化系统等方式,实施“整体—细胞—分子”三级保护模式,防止“辛追夫人”遗体腐烂、发霉和变色。其研究成果便汇聚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保护》一书中。

当天,现场还发布了马王堆医学主题历史文献片《马王堆里的“活”医学》、文化短剧《马王堆里的“精气神”》,并上线了“马王堆医学网”。(完)

“铁路工匠”王超:以匠心守护铁路上流动的中国

今年暑假,大量国内外游客乘坐中老铁路动车跨国旅行,高峰时每天达4000人次以上。在中国和老挝的崇山峻岭间,一列列cR200J动力集中型动车组飞驰,为沿线地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铁路上飞驰的列车交织构成“流动的中国”,路网正常运行的背后,有着默默奉献的铁路工匠们。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车辆段检修车间车辆电工王超便是其中之一。

5年来,王超带领团队成功修复动车集成板卡等高价值配件3910件,总结提炼30余种疑难故障处理法,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1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还摘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殊荣。

在云南昆明市郊,昆明车辆段“王超技能大师工作室”内,王超正坐在一块濒临废弃的cR200J动力集中型动车组车下电源主控板卡前,进行dSp芯片手工焊接。dSp芯片是主控板卡的核心,比指甲盖小的芯片上,密布着200多个焊脚。王超将每一个焊脚精准无误地“绣”在集成电路板上,使其重获新生。

回望过去,王超的技艺之路并非坦途。2002年,他成为一名铁路检修学徒,起初每天跟着师父擦车灯、处理日常故障。2012年之前,王超在检修车间车电组工作,负责检修铁路客车电气设备。年底,他被调入技术攻关组,开始学习电源主机模块检修。

当时,较为简单的8脚芯片焊接技术还是检修的“卡脖子”问题。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王超自行琢磨、不断尝试,最终找到了不同焊头、材料、温度焊接的最佳方案。而后,经过120多天的试错、600多次的失败,王超掌握了从8脚到200脚芯片的焊接技术,解决了板卡维修技术难题。2015年底,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王超的名字在昆明车辆段命名了“王超技能大师工作室”。

2021年,王超开始了中老铁路动车检修工作。列车正式运营后,一系列挑战接踵而至。当cR200J动力集中型动车组的暖风机控制板故障导致车厢温度不均衡,影响旅客舒适度时,王超和团队研究发现设计存在细微瑕疵,推动产品优化升级。“虽然坐车人不认识修车人,但我们修车人得想着坐车人。”王超说,他通过奔跑的列车和万千旅客实现交流,越来越多的旅客选择坐火车出行就是对他最大的褒奖。

2023年11月,老挝“澜沧号”动车组首次踏上中国的检修之旅,王超和其工作室成员高效完成pIS车厢控制器、车下电源集成板卡等关键部件的检修工作。同时,王超主持完成3项科研项目和29项技术攻关课题,自主研发“板卡多路信号多路输出及反馈装置”“铁路客车39芯通信座对线装置”等20余项成果。他还参与编写7份中老铁路cR200J动力集中型动车组电气检修作业指导书,将中国技术标准推向国际舞台。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王超和团队先后帮助老挝铁路部门解决行车安全监测主机卡板、车下电源板卡检修等20多种动车运行中的疑难杂症。2024年6月,4名老挝籍动车随车机械师来到云南昆明,面对面与王超等中国技术人员交流探讨动车检修的相关技能,推动中老铁路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更进一步。

王超的故事,是中老铁路建设者与守护者的一个缩影。他说,“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和团队将继续以挑战自我、引领行业的精神,为中老铁路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完)

@笔下文学 . www.vbixia.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