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0章 御史台(1/2)

楚王熊章要求理政殿大臣对楚国行政级别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调整。

在理政殿总理大臣子西和其他六位理政大臣研究和商讨之下,暂且将楚国行政从高到地划分如下:郡、县、乡、亭、村。

县的聚集地,十里范围内划分为亭,设亭长一名,另外还配备其他的属官,一般是两到三人。

子西将这份划分成为五个行政级别的初步整理之后,就将划分方案上报给楚王熊章,熊章看过诸卿提交的划分方案和划分原因之后就直接同意了。

不过楚王熊章对于乡以下的行政长官的任命方案却不认同。

令尹子西他们认为,乡、亭、村这三个地方不大,人口不算多,这三个级别的执政官员就由当地有威望的长者担任,也就是三老执政。

这也是这个时代天下诸国对乡邑管理的主流方式。

由三老平日教导乡民,调解纠纷,三老看似不大,但实则权限不小,因为三老还可以摊派劳役。

只要涉及到了劳役,乡民就没有敢小瞧乡三老的。

所以乡三老平时都是由当地的士担任,因为士是贵族,在身份和名望上就高平民一等,既然是贵族,那自然就读过书,会识字认字,光这一项,平民就望尘莫及。

所以似乎让士来担任乡三老,让乡三老来替朝堂治理乡邑似乎很合理。

但熊章知道这里面有很大的弊端,因为这样的情况下,当地的士就会将乡三老这个职位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会直接隔断乡民与上一层级的官员直接接触。

乡民听到地一切政策都是乡三老说的,乡三老说什么就是什么,就连上一层官员想要让这个房实行什么政策,也都需要与当地乡三老商量,不然政策就没办法实行,若是强行施政,县令的位置都坐不稳。

这样一来,乡三老就成为了乡邑的实际统治者。

这是什么,这就是后世的皇权不下乡的由来和开端。

所以熊章要从根子上解决这个隐患。

正好现在需要裁撤五万军队,这些人忠君且识字,正好可以代表皇权下乡,替楚王牧民。

在军中担任军官者,分到各自乡邑担任职务。

卒长担任乡长,两司马就担任亭长,伍长担任村长。

旅长一般都是贵族出身,或者是能力出众的才得以担任,所以旅长并不会退伍,而是调往其他军队任职。

而且熊章还明白乡长和亭长甚至是村长他们面对都是一些目不识丁的平民,这些人常年窝在山沟里,见识有限,所以乡长、亭长、村长之类的行政长官比起县令更有威慑力。

所以熊章要求乡长、亭长、村长在同一个地方任职时间最多不能超过十年。

楚王熊章跟令尹子西表达了想要设立一个专门监察百官的部门的想法,这个部门可以按照风闻调查楚国理政殿大臣以下所有官员,一旦查实,可以上报理政殿处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笔下文学 . www.vbixia.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