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8章 世间才女(2/2)

“大明的未来,凭何只因他们是读书人?”朱瞻墉不屑地看着群臣,冷笑而言。

朱瞻墉此言,再度点燃朝堂官员的愤怒!“殿下此言何意,是否轻视我等读书人?”“正是,殿下,我大明读书人本就稀少,殿下一朝抓捕近万读书人,连太学生这些大明中流砥柱也一并带走,殿下可曾想过此举对我大明有何影响?无我等读书人,殿下日后以何治理大明江山?”

“难道要用那些目不识丁的武夫吗?那岂非天大的笑话!”“正是,读书人才是我大明治国辅政之根基,殿下如此对待读书人,岂不让人心寒?”

一众文臣口诛笔伐,对朱瞻墉展开猛烈抨击。朱瞻墉冷笑一声,喝道:“都给我住口!”

文臣闻言,皆是一愣。朝堂上一时寂静无声。朱瞻墉声音冷冽:“哼,你说读书人乃大明未来,呵呵呵,我真未看出你们竟是如此想法。若真如此,为何你们反对新政,让天下人皆可读书,让大明遍地读书人?你们不是反对吗?”

“怎地,如今你们竟说读书人是大明未来?哼,你们是在与我开玩笑吗?还是说,只有你们眼中的读书人才是读书人,那些百姓便不配成为读书人?”

“你们觉得读书人高人一等吗?没了他们,大明便无法运转了吗?我们拭目以待,没有你们口中的读书人,这大明是否还能运转?”

朱瞻墉之言,令朝堂上对他口诛笔伐的官员们一时哑然。他们未曾料到,朱瞻墉竟敢如此直言,甚至将问题引向新政。

朱瞻墉的新政,一直遭到文官们的反对,因其新政触及了文官们的利益。然而,不得不承认,朱瞻墉的新政对大明读书人影响深远。

让天下人都能读书,此事在此之前,几乎无人考虑。朱瞻墉提出此项新政时,所引起的震动可想而知。

朝中文官几乎无一例外地反对,而读书人中,有人反对,有人赞同,亦有人持保留态度。但所有人都明白,此政令对百姓而言,实乃天大的好事。

多少百姓渴望读书而不得,多少贫寒子弟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一旦新政实施,大明的读书人数将在日后倍增。

待大明百姓皆成为读书人,昔日引以为傲的读书人身份将不复存在,读书人在大明的特殊地位也将一去不返。这是朝中文官不愿看到的,也是他们反对新政的真正原因。

如今朱瞻墉当众提及此事,将他们的反对意见公之于众,以抓捕读书人为引子,揭示此事。朝中官员顿时明白朱瞻墉的意图。

朱瞻墉实则欲借此事,彻底解决新政问题。他们得知朱瞻墉抓捕近万读书人后,疑惑朱瞻墉何以做出此等明显让人抓住把柄之事。

原来一切都是为了新政,他不愿在新政上与他们纠缠,准备摊牌,与他们一决胜负。“殿下,并非我们阻止新政推行,而是新政根本行不通!”

“不错,新政如何可行?让百姓皆读书,本末倒置。百姓皆读书,谁来耕种?都想做官,都去读书,朝廷税收何来?大明百姓如何生存?此事根本行不通!”

“我明白,殿下也是为大明着想,但也要实事求是。此政令不切实际,更离奇的是,女子竟与男子同龄读书。”

“此乃……悖逆纲常之举!妇人,怎可研墨习字?妇人,岂能涉猎经书?殿下莫非未闻,妇人之德,在于无才乎?”

“况且,女子读书何益?难道是为了……成为世间才女吗?”

“正是,殿下,如今您欲让女子读书,日后难道还要让天下女子涉足仕途?此乃天下之大笑柄也。”

@笔下文学 . www.vbixia.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