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知心可不会让董太妃拆了台。
“太妃,微臣问心无愧就行,对了,太妃,你此番不是来了解你兄长的案子吗?由于你兄长的案子尚未决定主审,你兄长的案子尚无任何进展,太妃可先行回宫,一有情况微臣会第一时间禀告太妃。”
陆知心居心叵测,讲这话就是想赶董太妃回宫,须知董太妃可不好赶,董太妃有自己的立场。
“陆中书,多谢你的关心,本太妃暂不想回宫,还想听听其他的,因为本太妃侄子也让人害了,本太妃要讨一个说法。”
讨说法?这说法是你想讨就能讨的吗?刑通判不是也死了吗?
陆知心一脸不悦。
“太妃,据微臣了解,你侄子的案子就是一普通的案子,就是与一捕快在赌坊起冲突所致,与你兄长的案子如出一辙,这事一开我们很心痛,我们可以怪刑通判没有管好东京汴梁城,刑通判在这里边是有责任的,但罪不致死,一个朝廷命官就这么横死,是不是乱了章法?另外东京汴梁城之所以这么乱,很大程度上与刑部无理扣押开封府权知有莫大关系,如果开封府有权知坐镇,东京汴梁城治安是不是要好一点。”
陆知心真够扯的,居然把一部分责任甩给了刑部,似乎想让董太妃去找刑部的麻烦。
董太妃不会上当,董太妃早知道陆知心狡猾,当即驳斥。
“陆中书,你可不能妄下结论,你从表面看这两起案子很简单,可实际上是另有玄机的,是有人在针对我们董家,想杀垮我们董家,本太妃决不能坐视不管,必须强力介入才行,看是哪个坏人所为,至于刑通判之死也许是意外,大宋朝每天都有意外,发生在刑通判身上很正常。”
董太妃将刑通判之死归于意外,立马招来了三司使韩秉反对。
“太妃,下官说几句,听说刑通判死的时候,太妃正带着侍卫亲军在开封府大动干戈,据可靠消息,正是因为侍卫亲军的大动干戈,刑通判才死的,不知太妃对此有没有解释?”
三司使韩秉居然要董太妃解释一下,韩秉弦外之音就是讲董太妃与刑通判之死有关系。
董太妃听不得这话,瞟了一眼韩秉。
“韩大人,你就蛮搞笑的,本太妃在开封府,刑通判的死就该本太妃负责吗?天底下没有这种道理,相反本太妃认为刑通判之死可能是他自己造成的,他得罪人,人家找他寻仇而已。”
董太妃这话一讲,众臣一阵哗然。
刑通判得罪的人不就是董太妃你吗?董太妃这是在说自己吗?
董太妃见众臣奇怪的看着她,才知道自己刚才说错话,又补了一句。
“韩大人,你要本太妃解释啥?本太妃凭啥要向你解释,你这是恶意怀疑本太妃,是大不敬!”
董太妃语气相当的严厉,似乎是没把韩秉放在眼里。
三司使韩秉听到这语气,脸一下阴了下去。
“太妃,你急什么?下官又没说是你杀了刑通判,只是你刚好在现场,你就有义务把事说一说。”
“本太妃虽然在现场,但是确实不知这个事是怎么发生的,本太妃离开后才知道这个事,韩大人你什么意思,你非把这事往本太妃身上扯吗?你是不是看本太妃好欺负?”
董太妃一副委屈的表情,要破口大骂韩秉。
韩秉以前就知道董太妃不好惹,现在算是领教,不过韩秉并不怕,董太妃充其量只是一个妇人,动不了韩秉。
“太妃,下官只是随口一说,你若与此事无关犯不着这么着急。”
韩秉这话有另一个意思,那就是在讲董太妃可能是主谋,否则不会有这么大反应。
董太妃很敏感,韩秉的话中话听的是一清二楚,她马上缠了上去。
“韩大人,你这话什么意思?你是不是想讲事情就是本太妃干的?你如此针对本太妃,本太妃有理由怀疑你就是谋害董家的大贼人,我兄长与我侄儿皆是你差人害的。”
董太妃一不作二不休索性给韩秉扣了一顶大帽子。
三司使韩秉可戴不起这么大的帽子,立马给自己开脱,讲董太妃不了解情况就蓄意攻击他。
参知政事钱伯华见三司使韩秉落了下风,马上出手帮助三司使韩秉,再不帮恐三司使韩秉撑不住。
“太妃,韩大人可不会谋害董家,以韩大人在朝为官几十年的名声,老夫可以替韩大人担保,至于刑通判之死,老夫认为韩大人要太妃你解释一下很是合理,太妃你只要没做过就没什么担心的。”
参知政事钱伯华力挺三司使韩秉,还劝董太妃要放下戒心,众臣见状赶紧出言附和。
董太妃面对众臣的附和声一点不惧。
“钱大人,你不要以为你们人多就可以肆无忌惮,本太妃什么风浪没见过,先皇在时就告诫过本太妃,说众臣之中有不少的奸逆小人,叫本太妃防着点,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董太妃关键时刻把先皇抬了出来。
陆知心听到这脸都绿了,这董太妃果真明堂多,晓得抬先皇出来怼众臣,先皇一出,那是无人敢随便搭腔的,现在有一个问题,皇帝不出声,皇帝似乎是在用沉默方式力挺董太妃作妖。
“太妃,哪都有奸逆小人,奸逆小人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前是人,人后却是鬼。”
陆知心冷冷告诫道,算是把先皇这个挡箭牌给挡了。
皇帝这会出言了,这么看来皇帝是有点沉不住气,都啰嗦这么久,还未谈到正事,这朝何时能退?
“各位,就不要信口胡扯,谈廷议的正事要紧,你们不是要定开封府通判人选么?朕提一个,原开封府通判程越表现不错,可以临危受命救东京汴梁城于水火。”
皇帝居然提那个程越做开封府通判?那厮还没死吗?那厮随那位林大人的倒台一同消亡,原以为那厮死了,没想到皇帝今日会提他,想来他一切安好,不然皇帝不会提他。
陆知心还没表态反对,董太妃即出言赞成。
“官家,你这个提议好,程通判是一个好官,先前做官的时候就比较的清廉,东京汴梁城若是在他的掌控之下不会这么糟糕”
董太妃对程越的夸赞超出了陆知心的理解范畴,更为严重的是,董太妃此举有干政的嫌疑,只是陆知心这个首辅不好讲董太妃干政,换一个人来讲才妥当,于是陆知心把目光投向了知谏院的老大刘羽。
刘羽看到陆知心投来的目光便有所明白,他略微思虑了一下就站了出来。
“太妃,这可是国事,你是不是不宜随意表态?否则你就是干政,你不知道大宋朝的规矩吗?后宫之人是不得干政的。”
刘羽来势汹汹,上来就讲大宋朝的规矩,还给董太妃扣了一顶干政的帽子。
董太妃对刘羽的底细很是熟悉,根本不想理刘羽讲的干政。
“刘知谏,说到规矩你懂吗?你上回就出格一回,在青楼厮混被逮个正着,你被逮到不仅不承认,反而耍起了无赖,还摆你那个臭官威,是不是二十大板打的不够重,导致你皮痒说本太妃干政?亏你说的出口,你先把自己的问题交代清楚再来讲别的。”
董太妃对着刘羽就是一通劈头盖脸的训斥。
刘羽脸皮不薄,董太妃这通训斥还打击不了他,他一点没有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