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第一页只允许刊载最重大事件,第二页继续刊载一些重要国事,第三页则是刊载大明各地之事,第四页也就是底页,连载演义小说。
底页留下三分之一的面积给商家打广告,广告区也被朱由校划成了十几个小方格,每个方格位置不同价格也不同。
组织架构方面,司礼监下设大明时报司,总编辑定为褚宪章,
纸张采用便宜泛黄且有一定韧性、防水的普通纸张便可,想到这,朱由校记下了要咨询时下造纸术,看能否有改进之处。
东厂负责将报纸运输到大明各地,并负责终端售卖。
在每个府设定一个大明时报固定驻点,而每个县与卫则设定临时驻点。
省城与府城固定驻点,由东厂人员负责报纸发放、人员招募、信息收集。
固定驻点所在城市报纸由东厂直接雇佣报童发售,而其它地方的报纸则由招募的邮差销售。
与此同时,每个官办府学、县学、乡学及各级文武衙门必须派送报纸。
大明识字率只有百分之二十,而且还集中在东南地区,剩下的百分之八十的文盲则需要召集专门的读报人员,这些读报人员可雇佣落败的童生或秀才。
至于演义小说之类的文章,大明最流行的自然是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但如此严谨的朝廷政治性报纸,自然不能连载《金瓶梅》了。
朱由校回想了下明朝及之前流传甚广的演义巨作,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至于冯梦龙与凌蒙初的三言二拍,貌似还没写完。
而戏曲方面,有《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窦娥冤》、《玉簪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等等。
将自己记忆中的演义与戏曲名单,朱由校都一一默写了下来。
戏曲基本是富贵人家的玩物,受众太窄,演义小说倒是老少皆宜,而且篇幅较长,适合当做时报的连载。
《水浒传》对于现在的大明非常不合适,后面陕西农民起义刚开始都学《水浒传》,要是放在《大明时报》,好家伙,这不是明晃晃地鼓励百姓造反嘛。
《西游记》崇佛抑道,曾经被嘉靖帝列为禁书,《三国演义》描写东汉末年及三国之间的军阀混战,《封神演义》描述的是商周交替时期人神混战的故事。
权衡一番后,朱由校最终决定先连载《西游记》。
至于广告,刚开始肯定是没人关心的,必须得先找几个托,效果打出来了才会有人上门。朱由校开始盘算该找谁合适,一边想一边将合适的商家写了下来。
写完《大明时报》的推行方案,朱由校没有急着说时报的事情,而是带着刘时敏、褚宪章与魏进忠三人,前往司礼监经厂。
到了经厂后,看着堆成山的各种纸张与雕版,一时让人眼花缭乱。
虽如此,朱由校只让人拿来各种低廉的纸张,并询问造纸工艺、价格与印刷之事。
朱由校从众多便宜纸张中选出三种适合印刷报纸的纸张,朝负责经厂采购事宜的人问道:“这三种纸分别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