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眼中闪过几许异色。
“孩儿觉得……”
朱元璋挥手打断:“去执行命令吧,密切留意北上的粮食供应情况,争取早日结束战斗,让允熥早日归家。”
朱标心中无奈。
“孩儿知道了。”
……
南方积雪渐渐消融,西北方向依旧弥漫着阴霾,远处被冰雪覆盖反射日光刺得人双眸生疼。
太原城墙头。
数队骑兵疾驰而去。
朱棡双手紧缩袖口,紧裹绒毛围巾,穿着厚重棉袍,却仍感到寒意。
“今晚王府宴请所有北巡官员,庆祝新年。”
太原虽然经历了叛乱,但如今局势已趋于稳定。
朱棢转头看向朱允熥,“毕竟除夕夜,总要热闹一番。”
山西,太原的各项事务,基本已经告一段落。
只剩下些许细枝末节,尚需专人跟进处理。
大部分差事由石伟毅带领官员承担完成,真正需要朱允熥费心的问题不多。
朱允熥也算是过了段宁静日子。
朱允熥颔首。
“高伟毅那里已经派人去通报了,这些天他们都忙着盘点库存,估计今天就能收尾。”
朱棡颇感慨道:“本王在太原就藩十多载,从未体验过如今这般无忧无虑。”
“上下皆专注政事,政令自然顺畅无阻,官府清正廉洁,地方上也没阻碍,三叔感到舒畅自在情理之中。”
朱允熥目光越过城垣,注视着已经持续多日的雪景。
在外人看来,这景象似乎一成不变。
但他总是能在每日里,找到些许与昨日不同的风景。
朱棡话题一转:“父皇的旨意,你也知道了吧,听三叔一句劝,今后少做一些身陷险境的事。”
他提的是朱元璋诏书之事。
现如今,这一旨意已由朝廷公诸天下。
普天之下皆知,大明未来新帝,定是朱标,而下一任太子,则由朱允熥继承,
三代王朝的接续问题,彻底确定了方向。
朱允熥面色坦然:“三叔,古往今来的诸多盛世朝代,那些明君贤相制定了一系列,看似能够稳固万世基业的政策,为何至今仍未有一家王朝能永续万年?”
朱棡沉默不语。
身边的通政使司官员张苑博跟郭文栋等人,都用好奇的眼神望着他们。
朱允熥摆了摆手:“当一个朝代走向末路时,是否每个人都会不由觉得帝王昏聩,朝堂腐败,奸臣得势,灾害频发,最终导致江山倾覆?可为什么大家总把帝王失职放在所有原因之首呢?”
“因为天下权柄,归根结底源于帝王一人。如果帝王长年深居后宫,只懂吟咏圣贤之言,治世之道,而不亲身实践。仰仗后宫抑或倚仗权臣小人,这样的君主如何才能维持朝廷平衡?”
“又怎知民间百姓所遭遇的苦难?不懂百姓疾苦,不晓军事机要,不明政务机制的皇帝,又怎能明辨群臣虚实?”
这无疑是个棘手问题。
朱棡摆了摆手:“你不可能指望每个后人,都具备跟你一样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