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了苏砚秋的秀才表示不服,“我看未必,苏砚秋的知识多扎实,考官们除了看元盛的,还看了苏砚秋的试卷,礼部侍郎大人也连连点头。”
他押注苏砚秋二百两银子呢,苏砚秋沉淀九年,最后不要输给十七岁的元盛!
苏砚秋能不能争点气!为他们晋州人争口气!
大家说什么的都有,但元盛的呼声最高。
这时,元盛三人走进客栈。
有一人指着元盛小声说:“那人就是冀州元盛。”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元盛身上。
好家伙!身姿挺拔,面容俊朗,双眸清冷有神,真真是一表人才!
一众学子看到元盛的气度,更加佩服,人家才十七岁!
面对众人的围观,元盛倒是不窘迫,上一世他早已习惯被人瞩目。
元盛大方地跟众人点头示意,便回到自己的客房。
范志远打趣道:“好了,现在你把我的风头都抢走了。”
元盛捶了他一拳,就见张晋向他走来。
元盛自然将张晋迎进房中。
“先生,请坐。”元盛亲自为张晋倒茶。
张晋问,“元盛,我今天来就是想问问,我去赌场押注你高中押了五百两银子,案首你有几成把握?”
“九成。”
张晋听到元盛这么说,脸上带笑,“这我就放心了,我把自己的身价都押上去了,押完才觉得冲动了,不过我对你有十足的信心。”
元盛对张晋施礼,“感谢先生信任。”
“对了,元盛,我听你说这次考试很多用的之前准备的诗?”
元盛一脸庆幸,“对,我们第三场诗赋题是清明,我刚好用了赵先生帮我批改那首诗。”
“《清明》
细雨斜风寒食天,纸灰飞处柳含烟。
青旗招展山郭外,杜宇声中岁月迁。
新火初传怜病骨,故园何处泣啼鹃。
子推绵上烟犹冷,忍向荒丘酹酒钱。”
张晋忍不住鼓掌道:“真是好诗!咱们这些先生中,就属赵先生有这方面天赋。”
元盛感叹道:“多亏有赵先生保驾护航,哎,否则我一定考不出现在的成绩”
“好孩子,有感恩之心。”张晋与元盛又寒暄了几句,便回去了。
张晋走后,元盛收起脸上的笑容。
呵!还挺谨慎,又跑来打探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