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大战打响,百姓便没办法继续休养生息。
奈何陛下和一众宰辅重臣,均有开疆土拓之心,他们两人根本阻止不了。
马周却说道:“臣认为既然要开拓西域,只有杜尚书的作战计划,才能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
“否则大唐连续征战十余年,国力会被拖垮,而且还会遭到这些国家的联合围攻。”
“除此以外,大唐打下的广袤疆域,最后会成为子孙后代的灾难。”
接着马周还引经据典,分析历朝历代处置异族的情况。
马周的看法和杜荷一致,认为这些异族只会暂时臣服中原王朝,以后会卷土重来。
一旦中原王朝势微,这些异族国力强大,那中原王朝就会有灭国的风险。
说到最后。
马周朗声道:“攻打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个藩国,采取的是杜尚书不留俘虏的办法。”
“现在这些广袤的疆域,也彻底变成我们汉人的领土。”
等马周说完后,大殿内再次陷入安静。
通过这三人支持的不同作战计划,可见大家的意见并不一致。
李世民微微皱起眉头,他朝李恪和李治询问道。
“楚王,晋王,你们有何看法?”
随着李世民的话语落下,众人的目光纷纷落在李恪和李治两人身上。
陛下让他们两人来参加这等会议,本就已经不正常。
现在陛下还让他们发表看法,这就更耐人寻味。
李恪率先站起来应道:“回父皇,儿臣赞成英国公的作战计划。”
“我们开拓西域的前提,不应伤害他国之民,这才是礼仪之邦该有的样子。”
“如果徒增太多杀戮,恐怕会影响大唐的国运!”
英国公李绩作为楚王府长史,李恪自然要全力挺自己的王府长史。
要是能得到李绩的全力支持,他便有了争储的能力。
李绩和其背后的瓦岗系列将领,乃是军中最为庞大的力量,远超于任何一方的势力。
即便长孙无忌和其背后的关陇世家,现在也没有瓦岗系列的将军势力大。
至于太子麾下的将领,他们在军中的影响力还差了不少。
等李恪说完后,李治毫无意外地支持舅舅长孙无忌的作战计划。
他说的话和李恪相似,那就是不能增加太多屠戮。
李治还说道:“父皇,儿臣认为您染上风疾,很大可能跟大军在高句丽和百济造成的杀戮有关。”
“如果继续对西域和天竺诸国采用屠城的策略,恐怕真的会缩减大唐国运。”
嗡~
听完李治的话,大殿内顿时响起一阵低沉的议论声。
很显然,李治说出的这番话,针对的便是李承乾和杜荷。
如果陛下听信他的谗言,岂不是会责怪到太子的头上?
用心真是歹毒!
看晋王那么老实的一个人,没想到心肠如此歹毒,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面对众人的注视,李承乾和杜荷脸色淡然。
李世民微微皱起眉头,他先是盯着李治看了一眼,随后朝李承乾询问道。
“太子,你有什么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