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汗既已决定不罪读者,何不释放作者已示宽容”忽都察儿再劝。
忽必烈到底是雄主,说道:“与宋国交换俘虏之事,速行。”
“臣遵旨。”忽都察儿松了口气,汉臣们也松了口气。
最起码,这关算是过去了。
朝会散去,忽都察儿立刻派人去牢里提赵复。
天子震怒,钦定大案,罪人说不得是要面君谢罪的,狱卒都怕赵复死在牢里,因此给了些照顾。
状态看着还不错。
出了大牢也是软禁,只是环境和饮食好了许多,当然,也不会有人来看他,连送饭的都不敢多说半句。
赵复不在意,安心住下,没有笔墨,便折枝为笔,以地为纸,反复地写民族论,若有所得,便喜不自胜。
如此过了一个多月,许衡来了。
“至案发,人人如避蛇蝎,却不想仲平居然敢来。”赵复说道。
“奉诏而来,非为私谊,仁甫莫要多心。”许衡带着不好意思。
因为赵复案发,忽必烈给奉使宣抚府加了个任务——查逆。
本来是遣官分道奉使宣抚,布宣德意,询民疾苦,疏涤冤滞,蠲除烦苛,体察官吏贤否,明加黜陟。有罪者,四品以上停职申请,五品以下就便处决,民间一切兴利除害之事,悉听举行,其余必合上闻者,条具入告,相当于御史台的监察机构,如今摇身一变成了专职对内的情报机构,相当于宋庭皇城司。
虽说截止目前,奉府并未有动作,但是人人谨慎行事,唯恐瘟神上门。
“忽必烈有什么要说的”赵复问道。
许衡掏出一本书,道:“陛下集文学之士编撰一书,请仁甫校正。”
赵复接过,只见封面写着“强族论”,打开来看,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没有能提出进化论,但是有这么个意思。
具体内容就是大元之所以能够成立,乃是因为元族是最适应这个世界的存在。
是的,元族,与华族针锋相对。
“忽必烈倒会异想天开,居然搞出了元族。”赵复嘲讽道:“未见一族有两语,发型服饰皆不同也!”
许衡能说什么
文化越高,越会觉得忽必烈搞的没名堂。
赵复问道:“陛下所著民族论,并未提及强弱,只是定我出身而已。
仲平以为,尔等所作所为,是否背叛于族群时至今日,尔等尚且以为忽必烈为正统乎”
许衡不能答。
忽必烈是异族出身,但是他们倾心辅佐,是因为忽必烈愿意走汉化这条路,但时至今日,并未成为汉族,甚至连中华民族一员都谈不上。
因为但凡圣旨、公文,必然是蒙文在前而汉文在后,这其中的意思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以前元庭强盛,而且面子上过得去,大家可以自欺欺人,如今遮羞布被揭开,许衡这般的已经在怀疑人生了。
见赵复把书递回,许衡接过,蹒跚而去。
忽必烈听了许衡汇报,道:“仁甫以为,此书不敌赵氏小儿之民族论”
“无破绽,不可驳。”许衡犹豫了一下,又道:“陛下,若想巩固人心,须得继续推行汉制汉法。”
“退下吧。”
忽必烈不想多说,只想继续改进强族论,他就不信了,勤学几十年还比不过区区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