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这货初期取了海州等4城,反手就被李庭芝干的生活不能自理。
次年,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为稳住李璮,并加封他为江淮大都督。
同样没什么卵用。
又次年,李璮举起反旗,献涟海三城于宋以示结盟之意,宋封其为齐郡王、节度使封号,却没有在军事行动上给予有力配合,最终李璮兵败身死。
收复山东后,元庭在山东东部设山东宣慰司治之。
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
这里的省,指的是中书省,山东宣慰司直属于中书省管辖,低于行省。
至李璮之乱后,山东宣慰司别无大乱,地方恢复较快,加上其多有海港,海外贸易发达,因此颇为富庶,一直为元庭钱袋子之一。
若是宋军攻占这里,不止能够控制山东本地的人口和财富,还能控制渤海湾,阻断元庭海上贸易,使其失去一条重要的财路。
另外,拿下山东后,可以调头南下,同涟水军夹击中间的海州(连云港)等地。
好处多多。
而之所以选择胶西为目标,是因为其在海边,处于大炮射程之内,而其位于胶河旁,可以以此位据点控制胶河。
胶河基本贯穿了山东半岛,将其东部隔了出来,宋军拿下后,暂时可以依托胶河组建防线。
当然,防守永远是最下策,进攻才是最好的方法。
不过在进攻胶西之前,需要拿下胶州湾里的元军海师。
自从长江口战败后,侥幸逃脱的张暄就被发配到了胶州湾里,官复原职,千户,麾下倒也有三十多条船,千把号人。
张暄知道,这辈子基本完蛋了。
因为刘家已经放弃了他,而且两面下注,他个没背景的败军之将,只能混吃等死。
本以为就这样混过去了,却没想到又听到了噩耗。
宋军居然搞出了大炮,还能装到船上,一炮下去天崩地裂,谁都挡不住。
惶惶不可终日,俗称慌得一比。
张暄估计,但凡宋军泛海北上,必然选择胶州湾,也就是他的防区,毕竟当年李璮那个脑残都这样干了,宋军那么多大将,不可能想不到。
好在,担惊受怕地过了夏天,混了秋天,进了冬天,张暄放下了悬着的心。
夏天天热不来可以理解,秋天不来说明没准备好,冬天基本不可能来了。
天寒地冻可比夏天的炎热难熬,除非宋军疯了才选择冬天进攻。
开春之后怎么办张暄琢磨着反正跟着元庭混没什么前途,到时候是不是投降宋国。
好兄弟朱清的仇要是为了他报仇而死,好兄弟的妻子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