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宋军想方设法提高战斗力时,元军也没闲着。
此时,大都城外,原来的皇家猎场,如今的火炮试验场里。
忽必烈高坐在上,文武分列左右,对面,二十个元兵抬着十杆火枪缓步上前。
此枪有六尺(两米)长,到了靶子三百步前,前面的兵丁扎下马步用肩膀抗住枪管下的垫木,后面的军兵瞄准后扣动扳机。
砰砰砰
硝烟弥漫,十个靶子碎了一个。
开枪的转为扶枪,架枪的清理枪膛,填装火药弹丸,有条不紊。
九十息后,第二轮试射结束。
“好!”虽说第二轮一枪未中,忽必烈仍然很开心,道:“武备寺功劳显著,当赏!”
“多谢陛下。”已经成了武备寺长官的张钰拜下。
“详细说说此枪威力。”忽必烈说道。
张钰说道:“此乃郭守敬带领研发,请陛下准许其介绍。”
倒也不是因为双方关系好,而是火炮研发由郭守敬主持,火枪的研发同样是郭守敬主持的。
虽说因为技术工艺问题,火枪成了抬枪,但是更远的射程与更大的威力,综合来讲……反正郭守敬认为应该比宋国火枪强上一筹的。
“宋国火枪手列阵而行,进至四五十步开枪,国朝火枪可先发制人。”郭守敬说道。
“善,亲辛苦了。”忽必烈说道。
郭守敬拜下,道:“为陛下效劳,理所应当。”
“卿无战功,却抵得上十员上将,不可不赏。”忽必烈想了想,道:“拟诏,郭守敬功劳卓著,迁工部尚书,赐封定国公,赏白银一千两,随行护卫五十,其子入怯薛,随扈左右。”
“臣叩谢皇上隆恩。”郭守敬拜谢。
本来,宋国皇城司图谋绑架郭守敬的,奈何这家伙吃住在武备寺里,根本就没有下手的机会,如今郭守敬任务完成,却多了五十保镖,越发的难搞了。
忽必烈并非发现了皇城司的心思,只是越发看重郭守敬了而已,封赏过后,又问起了抬枪的产量。
威力大固然好,数量却是关键。
“火枪制造难于火炮,武备寺每月只得五十,若想增至千余,须得招募三千熟练工匠不可。”张钰回道。
忽必烈道:“朕赐你金牌,着令各部司全力配合,所需工匠、铁料、钱粮等,无有不足,但有推诿阻碍者,可入宫面陈,必严惩不贷。”
不得不说,忽必烈的支持力度很大。
没办法,宋国给的压力太大了,徐州之败才过去不久,不尽快提升战斗力,怕不是黄河就丢了。
回到宫中,忽必烈又下了圣旨,于怯薛军中调拨一千人,专司操练火枪,同时令枢密院与兵部选择身家清白忠勇可靠之辈组建火枪兵团。
至于火枪兵都元帅,忽必烈没有确定。
不同于火炮,火枪这玩意一个不慎就是刺杀的利器,都元帅必须是绝对忠诚可靠之人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