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谈判
腊月二十八,一队三十余人上了秦淮河畔的码头。
附近百姓见到,十分惊讶。
“鞑子怎么到了此处”
“如此大张旗鼓,难道是要求和”
“天杀的鞑子,不知道耍什么阴谋诡计。”
若非有军兵隔离,恐怕会有百姓冲上去殴打。
朝廷不遗余力地教育之下,人人皆知蒙古之恶,自然是不想看到他们。
爱薛并不加以理会,走到胡三省面前,拱手道:“大元使节爱薛奉大皇帝圣谕,恭贺宋国皇帝新年。”
胡三省同样拱手,回道:“宋礼部尚书胡三省,奉皇帝旨意,迎接元使入朝觐见。”
气氛很僵硬。
从四月起,元庭就告知张世杰,要派遣使者恭贺宋国皇帝新年。
当然,这只是借口,其实还是想谈和。
元庭不肯以降低己方称呼,宋庭便拒绝了元使面见皇帝的请求,改由礼部接洽。
而如今胡三省用觐见,是在强调元国皇帝乃是诸侯国,比宋国皇帝低一级。
爱薛自然不依,立刻反驳道:“绍兴十一年,宋对金称臣割地,岁贡贺旦,自列于藩属。
隆兴二年,易君臣之称,为叔侄之国,宋主称金主为叔父。
开禧二年,改依靖康故事,世为伯侄之国,宋主称金主为伯。”
所谓打人要打脸,爱薛毫不犹豫地说了宋金两次和议的关键点。
第一次,赵跑跑摇尾乞降,甚至不惜杀了岳飞,丑态毕露。
第二次,宋孝宗赵昚在北伐失败后,面对金军威胁,再次签订合约,略显好看,依旧是惶恐。
第三次,理宗再次北伐失败,函首乞和。
其实割地赔款不重要,重要的是宋帝主动低头,承认了金国的合法性以及高于宋国,就给了蒙古人充足的理由。
“大元灭金而代之,大元皇帝自当为宋国皇帝之叔伯。
我为大元皇帝钦命使节,尔岂敢用觐见辱我”爱薛喝问道。
胡三省说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如今我国连战连捷,尔等一退再退,岂能依据金时故事论处”
“国虽大,好战必亡……”爱薛果断转移话题。
他虽是拂林(今小亚细亚一带)人,基督教聂斯脱里派教徒,但是精通各族语言,尤精汉文,忽必烈时迁翰林学士承旨,兼修国史,与胡三省辩论起来是不落下风。
但是实力才是底气,元军被宋军打的哇哇叫,爱薛只能捏着鼻子退一步,跟随胡三省前往礼部官舍。
按照惯例,食宿费用一人一天一两银子。
第二天,两人开始谈判。
“两国交兵,生灵涂炭……”爱薛先说了一堆废话。
你要搞清楚,不是怕了你,而是不忍心老百姓受苦,大体上就这么个意思。
胡三省不知可否,静待正题。
“大元皇帝意,双方按照宋金边境,重划疆界,永为兄弟之国。”爱薛抛出了条件。
宋金边界,大体是秦岭淮河一线。
按照这个划分,元军会退出四川与汉中,而宋军须退出南阳、黄淮、山东、河北、四汉路、辽东等大片地方。
谁亏谁赚,扫一眼地图就知道。
“如此条件,毫无诚意可言,不谈也罢。”胡三省起身要走。
“尚书且慢。”爱薛叫住,问道:“未知宋国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