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不事二主嘛。
只是他的宝贝疙瘩都被人拿捏,不太敢触怒皇帝。
赵昰从北海上画出一条线,一直拉到大都,道:“朕欲开通运河,西起北海,东至直沽,如此,沿途缺水之困可解,亦可把北方三千里之地握在手心,你以为如何”
郭守敬想了想,说道:“蜿蜒曲折,不下五千里,工期浩大,只怕重蹈隋朝覆辙。”
“只要给钱,百姓定然踊跃参与。”赵昰笑道:“若成,北方永固,草原再不能为外患。”
从秦起,中原王朝就在草原方面投入了许多,实在是草原胡族威胁太大,讲真,若是秦始皇从北海开一条运河,还会有匈奴什么事吗
运河运输便捷,三千里不过一个月时间而已,相对于传统行军,真的可以说旦夕即至,而从燕京运输粮食过去,十石损耗一石,以中原的富庶,轻轻松松就把胡人按死了。
而且有水就有人,到时候沿岸密布城镇,可耕种之地尽皆开垦为田,同化胡人会更加容易。
只是郭守敬说的不错,工期实在浩大。
“三十年而成,倒也不必急于一时。”赵昰转身,拨弄着桌子上的地球仪,道:“此乃地球仪,地球,脚下之地,球也,朕以此为名。
其上图案,乃是各洲洋之图,虽说颇多空白,却可见大略。
朕欲从编星历,从北到南设观星点,此工程同样浩大,伱可愿主持此事”
呼
郭守敬长吐一口气,努力压制着跪下去的冲动。
但不是说皇帝要重用,而是其中的知识。
以郭守敬的天文造诣,他没想过地球是圆的吗
怎么可能!
只是自古以来的“天命说”不允许他宣扬这个观点而已,而宋国皇帝如此直言不讳,让他有找到自己的感觉。
“陛下,星象显示,大地确实该为圆形,只是仍旧缺乏证明,陛下可有良策”郭守敬问道。
赵昰说道:“遣一只船队,选定一个方向一直向前,若是能够回到出发点,可为证明。”
“臣愿为陛下效力。”郭守敬不再矜持,投了。
“善!”赵昰接受了,道:“星历编撰,非一日之功,亦非一人可成,卿可为钦天监丞,兼管茅山书院。
茅山书院正转向天文,然而却名师教导,卿与张易同去。”
“臣奉诏。”郭守敬应下。
离开了行宫,一直小透明的年轻人埋怨道:“郭师太过实诚,区区监丞便答应了。”
他叫齐履谦,七岁读书,过目不忘十一岁时学推步星历,两年尽晓其法,至元十六年,初立太史局以修新历,履谦补星历生,从郭守敬学,后世对郭守敬成就和发明的了解,大多是他记载。
郭守敬为保存天文仪器出城被捉,齐履谦本就很气,如今皇帝只给了监丞,觉得是一种羞辱,要知道,老郭可是工部侍郎,妥妥地高官,而监丞只是低级官员罢了。
郭守敬缺不以为意,道:“我辈所求,在于天地,官职无足轻重。”
“只怕宋国皇帝戏言而已。”齐履谦犹自不忿。
“肯定不会。”郭守敬信心十足地说道:“若陛下不重视,国朝何以有新火炮、望远镜等物
知晓海外有大洲而遣船队探索,足见陛下学究天人,实非我辈所能揣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