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柱香过去。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常英武的脸色,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过了一会,他竟然真的睁开了眼睛。
“我我没死.不会是做梦吧”
常英武不可置信的道。
“我的天啊,太神奇了”
李可方再一次被李逍给震撼到,师傅就是师傅,自己这算狗屁神医,师傅这才是神医啊。
他激动的看向常英武道:“常百户,惭愧啊,你身负剧毒,我医术浅薄,束手无策,是家主治好了你。”
“什么!”
常英武已经惊讶看向李逍,想要起身跪谢救命之恩。
“别起来,安心养伤,别说话。”
李逍笑着看向常英武道:“今日你虽然有过失,但看在你以命帮我挡箭的份上,便算你将功赎过,好了,好好休养。”
听到这话,常英武无比感动,以后定要为家主出生入死。
轻轻拍了拍常英武的肩膀,李逍起身离去。
家主真乃神医也!
所有的士兵们震撼当中,还没回过神来。
“师傅,教徒弟两招吧,这是怎么回事啊.”
李时珍的祖父李可方,跪着抱着李逍的大腿,他对这种医术太苛求了,在府中帮李逍做事情,就是为了得到医术。
“行,看到你这段时间矜矜业业的份上,我就教你两招。”
李逍笑着解释道:“其实也很简单,以毒攻毒!”
“以毒攻毒”
李可方听得极为认真,惊为天人。
李逍点点头,接着道:“蛇带着毒,为什么不会毒死自己就是因为他有毒,但是它血清中,也有抗毒的成分,称之为抗体。这些抗体可以供给人使用。不同种类的蛇毒血清适用于不同种类的蛇咬伤,因为不同种类的蛇毒成分和毒性不同。”
李可方一字不落的全部记住,随后呆了,原来是这个原理!
以毒攻毒,好办法啊!
李逍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朝着这个方向研究研究,对你医术有很大的长进,你可以整理成册,供后人瞻仰。”
说完,便哈哈一笑,带着凝云潇洒离去。
“以毒攻毒.”
李可方愣在原地许久,似乎是想通了什么。
整个人都通透了
可能,李逍自己都没想到,自己这随意的一句话,将会给整个华夏历史的医术,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夫君,你太棒了!”
出了门,朱凝云惊讶说道,对李逍的佩服再提一步。
她忍不住打趣说道:“我现在对夫君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
李逍哈哈一笑,这凝云真是越发的活泼开朗。
“凝云,出了这摊子事情,反正人也精神了,咱们”
“都听夫君你的.”
这几日。
李逍又跟朱凝云腻歪在一起。
凝云带着李逍学习看古籍,作画,写字
“逍郎,你真不绝的那许莹儿不么反正我是觉得挺顺眼的.”
期间,朱凝云又不经意提及许莹儿的事情。
多子多福嘛,古代人的老思想了。
“凝云,我这辈子只会娶你一人,绝不纳妾的。爱情应该是一心一意,我只爱你一人,那我便一生一世只娶你一人。”
每每被问这个问题,李逍都是这样说的。
李逍觉得,自己真不需要跟其他古代人一样,毕竟是现代人,他不太能接受。
而且凝云简直是太完美了,完美的简直就是上天赏赐给自己的宝物。
传统、持家、才貌双绝,其他的女子,李逍真的也瞧不上。
另外的时间,李逍就是和朱凝云打理新买来的纸张作坊和印刷作坊。
保持作坊原本的人员不动,核心管理人员,都换上了自己的亲信。
李逍使用系统的造纸术,改良了造纸作坊的工艺,减少了许多成本,印刷工艺也是如此。
在明朝,造纸术和印刷术已经算得上比较发达了。
书籍相比其他的朝代,已经便宜很多。
但碍于工艺的缘故,也算不得非常便宜。
一本话本书的价格在一钱银子,也就是一百文钱。
对于富人不算贵,但对穷人来说算得上比较大的开支。
“夫君,经过你的改良,这一张报纸的成本,压缩在了一文钱的价格,加上售卖、物流等成本摊下来只有二文。”
“咱们的话本报纸卖五文,还有三文的利润,而且百姓们都买得起了呢。”
此时,在印刷作坊中的朱凝云看着眼前报纸,十分欢喜。
夫君真是聪明,话本昂贵,百姓们买不起。
但报纸不用装订,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
加上工艺的改进,价格又降。
如此便宜,按照李逍的说法,报纸看完后,还能用来擦桌子,或者揉一揉如厕,定然大受欢迎。
五文钱的话本报纸,销量一定会很不错!
那将会赚大把大把的银子。
“咱们可不赚普通老百姓的钱。”
李逍笑着道:“不卖五文,只卖两文。”
“什么”
朱凝云惊讶道:“成本价售卖,那我们不是白忙活一场不过夫君你想造福百姓,我支持你,白忙活,便白忙活吧.”
李逍笑道:“傻丫头,我怎么可能做没意义的事情.咱报纸,不靠售卖赚钱。”
“那靠什么”
“广告。”
“广告”
李逍点点头,笑问道:“我们卖两文一张,绝对火爆,对吧”
朱凝云点头,“我敢保证,绝对会。不说别的,就那些话本故事,一定会很受追捧,我都看的舍不得停下来。”
李逍点点头:“对了,到时候人手一份,咱们就可以在报纸上开辟一小块,作为广告版面。”
朱凝云疑惑:“广告”
李逍解释:“对,广告,广而告之!咱们第一批物美价廉的丝绸和布料,不是快出来了吗到时候等报纸在北平普及,人人都要来上一份,将我们产的丝绸、布料的消息印在报纸上,他们不就知道,来北平去李氏布庄购买了么后面还有各舍区要开的村企业,都可以通过广告,广而告之!”
朱凝云听着听着,竟然茅塞顿开。
“天啊,原来还可以这样.”
她露出惊讶的眸光,夫君的思维真是高明无比!
简直是另寻僻径!
卖报纸本身不赚钱。
可却通过这种方式,普及报纸。
让所有人都能看到上面的消息。
没错,传递消息才是关键!
商品的消息,便能打开销路,从另外一方面谋利。
而且夫君产的丝绸和布料,也都是平民价,利好百姓的。
想来,夫君这么久来,从来没想过赚穷人的银子。
雪白盐、小青柑,赚的都是富人的银子。
真好夫君无论何时,都在心系百姓呢。
随后,她突然想到一个点,问道:
“夫君,报纸如果普及,销量好,恐怕那些有钱的商户,便会来找我们,出钱刊登广告吧”
李逍点头:“夫人真是一点就通,对,就是如此,到时候我们坐地起价,狠狠的宰那些商户一波,哪个商户不听话,我们还能在报纸上说他们坏话,嘿嘿,这就是掌握舆论的好处。”
没错,李逍还打算在本县收商税呢!
但收商税,可不是那么容易收的。
当今圣上朱元璋也想多收商税,但涉及到方方面面,没有这么容易,朱元璋也办不到。
但李逍如果能掌握舆论导向,哪个商户敢不听话
不想做生意了
我不能打砸你,压迫你,也不能强迫你。
但我掌握了舆论导向,只要在报纸上提一笔,有黑心商家卖假货等负面消息,你这生意不就黄了么
你敢不给我商税吗
朱凝云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夸赞道:“夫君,原来你一直以来做的事情是一个整体,都是步步为营,好大一盘棋啊!”
李逍哈哈一笑,“否则又怎能成为你的好夫君呢”
朱凝云眉目含笑,点头道:“嗯呢”
接下来的日子。
李逍开始为自己的各项事业忙碌着。
而与此同时。
应天府。
时间过去了一段时间。
朱标的丧事,算是告了一段落。
但人不在了,国家还在。
朱标走了,国家不能不管。
收拾好悲伤的心情,年迈的朱元璋,无奈的又开始重新站了起来,操劳政务。
批改奏疏,上早朝,百官觐见开始恢复秩序。
各皇子也逐渐回了封地,唯有几个皇子还因为各种缘故留在京城,其中就有朱棣。
朱棣心里想干什么,朱元璋能不清楚么
朱元璋自己现在也不清楚,他如今该将天下交给谁哪个一个人更好,他在犹豫。
他最开始的想法是朱允熥。
毕竟朱允熥是朱标嫡子,立长不立幼,传嫡不传庶。
可当上次的蓝闹儿事件,让他看到蓝玉这个外戚有多嚣张跋扈,令朱元璋心中生了一丝顾忌。
朝廷一批将领都是蓝玉的心腹,各地的卫所也跟蓝玉牵连甚广,朝廷也有许多蓝玉的心腹。
蓝家是国公、常家也是国公。
两个舅家双国公,这权势未免太大了,会失衡的。
若是朱标还好,他很放心,朱标能按得住蓝玉。
可如果朱允熥登基,以他的能力,绝对无法控制!
主少国疑,以后他真的能按耐得住蓝玉么,国家会不会混乱
这都是朱元璋需要思考的问题。
因此,朱元璋也在思考朱棣。
他并没有退位,国家虽然早就交给朱标打理,但朱标并未登基,朱棣是自己的嫡子,也有资格继承皇位。
朱元璋真的动起了这个念头,但是他又思考了许久,犹豫不决,太难抉择了。
无论从哪方面看,朱棣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可是刚理伦常,不能更变!
一变也是要出大问题的。
父死子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按照这个制度来看,下么下一任储君也应该是秦王朱樉,再不济也是晋王朱棡,再怎么轮,也轮不到老四朱棣。
从朱元璋的角度来看,他并不是看当下。
而是看整个长远的王朝!
如果真的选了朱棣,后果肯定不堪设想。
若真是这样,不按照制度来,不就承认了其他藩王都够格当皇帝了吗。
即使现在不乱,朱棣有能力能压下所有人。
那下一朝呢
下下一朝呢
大明会不会历史重演,上演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了呢
朱元璋是读了许多史书,从史书上吸取经验,寻找让王朝延续最久的办法。
为了储君之事,朱元璋夜不能寐,精神十分不好。
此时此刻,朱元璋坐在奉天殿的龙椅之上,听百官觐见。
已经上朝了几日,今日时机应该差不多了。
早朝过了一大半,朱棣阵营之中,突然一名言官站了出来。
这等事情,发起人必定是小官先出来,扛枪挡子弹,当炮灰往前冲。
言官官职非常小,官位正七品,左右给事中官位从七品。
但却又十分特殊,小小言官也能进入奉天殿上朝。
朱元璋专门找那些书呆子道学先生,认死理的去干这行。
因为这工作得罪人,捞不到钱,而道学先生是最合适的人选。从制度上赋予了言官广泛而重大的职权。
以小制大的方法,这些御史都是七品官,可以说是芝麻官,赋予他们监管长官的权利,就使得他们不敢过于张狂。
言官啥都敢喷,就连皇帝做得不对,也能喷。
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纠察百司、百官,巡视、按察地方吏治等。
而且,言官喷人后被罢官,还以为荣,不以为耻。
证明自己公明大义,正直敢谏。
是铜镜,可正衣冠,有风骨!
一名言官站了出来,拱手道:“圣上,臣有本要奏。”
朱元璋道:“准奏。”
这名言官语出惊人,拱了拱手,露出正义凌然的表情,道:
“臣,要弹劾户部尚书赵勉任,去年干旱各地旱灾,因户部尚书赵勉任不重视,作为甚少,导致今年各地灾荒连起,荒民四处流传,严重之处,易子而食,求皇上治罪,至户部尚书赵勉任死罪!以祭生灵涂炭之怨!”
这就是言官,开口就是弹劾尚书,闭口就要治人死罪。
此言一出,满朝都热闹起来了。
听到这话的户部尚书差点翻了白眼,这人也他娘的太毒了。
同朝为官,刚才上朝的时候,路上还笑呵呵的我打招呼,你转眼就要圣上治我死罪,狗贼啊!
能当上户部尚书,那都是人精啊,他岂能坐以待毙
赵勉任指着那言官骂道:“邓诏,你简直满口喷粪,胡言乱语,奉天殿下,由得你血口喷人吗”
说完,赵勉任朝着圣上,拱手伸冤:
“求圣上明察,臣勤勤勉勉,不敢有一丝一毫疏忽,自旱灾起,臣得了圣上旨意,极力赈灾,各地绝无易子而食的事情,这都是荒谬之论,邓诏的话是一句不能信,臣请圣上明察!臣请圣上治邓诏欺君瞒上之最。”
朱元璋默默看着,并不言语。
此时,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又有数名小官纷纷站了出来,杀入了战场。
“圣上,臣要弹劾户部尚书赵勉任,此人表里不一”
“圣上,臣要弹劾户部尚书赵勉任,据臣所查,邓诏都是属实”
“圣上,臣要弹劾户部尚书赵勉任,令百姓流离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