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司令部不会干预三线战场的作战,让前线指挥官拥有战场决策权。
“给伦德斯泰特元帅发电,让他的第3摩托化军加快速度突破,空军和步兵优先支持第3摩托化军。”布劳希奇补充道。
...
相比北线和中线,南方集团军群打得稍显轻松,步兵和坦克部队已渡过普鲁特河。第17、19集团军负责协助第3摩托化军,第11集团军则负责协助14、48摩托化军。到了傍晚,11集团军从三面包围奥什尼基夫。伦德斯泰特命令两个摩托化军绕过奥什尼基夫,并让空军协助罗尼第3集团军拖住苏军第18集团军,防止其回防。
得到联合司令部命令后,伦德斯泰特给17集团军和第3摩托化军下达死命令,务必按计划抵达日托米尔。
两个集团军、一个摩托化军,总兵力远远超过苏军12集团军,还有空军优势,如果这都打不赢,那司令官和军长回家养猪去。
伦德斯泰特的命令十分严厉。
当然,伦德斯泰特知道前线反馈的情况,他自己也看到苏军的反击力度,不过,这都不是理由。南方集团军群拥有优势,不应该完不成任务。
...
得知汉斯军装甲师绕过了巴拉诺维奇,直奔明斯克,巴甫洛夫才真正慌起来。汉斯军太大胆,从科布林到巴拉诺维奇将近160公里,坦克跑起来要五六个小时。
巴甫洛夫知道自己判断失误了,汉斯装甲部队不是要突破后回绕,而是有更大的目标,那便是明斯克。
北面的汉斯军击溃11集团军正面,几十万大军涌进来,一下子撑破了立陶宛的防御线。11集团军所属的第3机械化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渡河到北岸,阻击伊班牙-高卢坦克部队,一部分在南岸,阻击强大的协约国军队。
结果,11集团军的十几万人根本挡不住协约国几十万部队和一千多辆坦克,让西方面军的北部完全暴露在协约国的枪口下。
巴甫洛夫判断,协约国拿下维尔纽斯后,要么继续向西攻击,拿下维捷布斯克,强渡第聂伯河;要么南下,攻击明斯克,形成一个大包围。
想到这里,巴甫洛夫背后一凉。
...
莫斯科,苏军统帅部。
“斯塔林同志,协约国军队正在逼近明斯克,我建议前线部队立即后撤,否则,西方面军将陷入包围之中。”朱可夫顾不上检讨。
“朱可夫同志,你去接管西方面军吧,参谋部的工作由副参谋长瓦杜丁主持,我会时常电报征询你的意见。”
“你的目标是守住明斯克和第聂伯河,我会给你准备三个集团军,但没有坦克,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斯塔林知道自己战略误判,高估了苏军的能力,不得不为此买单。但战争才刚开始,苏盟还没有输。
“是,斯塔林同志,我连夜赶去明斯克。”朱可夫只希望自己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