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燕行有点紧张,斟酌着开口:“先声明,我不是看谁背景大才决定交不交好的。”
陆衡忍不住露出笑意,只弯起一丝弧度的嘴角,也叫神情紧绷的孟燕行心底松一大口气。
笑起来真是,苏死个人!
“咳咳,我孟让向来不拘小节,脾性有些个随意,性子也不体贴,甚至可以说有些毛躁。那个,云鹤若是不介意,咱们,咱们”
“二爷,孟爷,何宅到了。”
常八的声音在外头响起,成功堵住孟燕行未出口的话。
功亏一篑,居然没把话说出来!
孟让,你这个怂货!
孟燕行心底泪两行,无语凝噎。
常八久不听自家爷回话,试探着又叫一声。车厢门被猛地拉开,孟燕行率先跳下来,火烧屁股似的往何家大门跑去。
“那个,多谢相送,早点回去歇息啊。”
常八目瞪口呆,再回头瞧自家爷,差点被陆衡满面寒霜吓得栽下车辕。
娘呀,谁惹二爷生气了?
孟燕行逃也似的回到自个屋内,一屁股坐到椅子上。孟话进来给他添水倒茶,瞧孟燕行一副懊恼不已的样,不由问道:“爷,你丢银子了?”
什么乌鸦嘴啊!
孟燕行冲他无力摆摆手,孟话挠挠头,转身下去时又想起什么,回过身,开始告状:“爷,你得空说说崔进,他一大老爷们,平日自个的衣物从来不洗,全推给我,他自个倒好,整日朝外溜达,爷的事也不照看,有他这样当人随从的?”
孟话不说,孟燕行到还真没怎么注意到。何宅地方小,他们主仆三个只占两间房。他独自一间,孟话与崔进两人一间。
“行,得空我说说他。”
崔进是后来跟着他的,不比孟话乃是孟家族里出来的,亲疏关系自然不同。崔进本事不错,为人也算忠心,只到底跟他时日短,若是因见识到京城的繁华生出二心,他也不想强留。
只是,陆衡怎么晓得他救过姜旻两次?
***
孟燕行手上有伤,自然瞒不过何家人。何念远知晓他与侯府世子熟识,便嘱咐他道:“你舅舅我在京城官职低微,日后你若进仕途,舅舅能帮的极为有限,既然你与侯府世子关系熟稔,便不要疏远了去,有点子靠山,也不会轻易叫人欺辱。”
嘱咐完,看门的老苍头一路小跑着进来,道门口来了辆马车,赶车的自称是英国公府人,说是表少爷受伤了,他们家二爷吩咐送些补品过来。
何念远目瞪口呆,转头去看孟燕行,孟燕行摸摸鼻子:“我去瞧瞧。”
“我与你一道。”
何念远急忙跟上,他竟不知,自家外甥居然认得这么多贵人!只是外甥毕竟年幼,如今京城形势又复杂,万一这是有心人的利用……何念远想得多,说什么都要去瞧瞧才放得下心来。
来人是常八。
孟燕行晓得他是常跟在陆横身边的,便问:“这是你家爷让送来的?”指指常八拿出来的两大摞礼盒。
“可不是,一大早便催小的送来不说,这些个补品还是我们爷亲自挑的呢!”
孟燕行没控制住嘴角咧得老大,笑眯眯点头:“回去替我多谢你们爷,要他费心了。”
常八又道:“我们爷今个一早吩咐完这件事,便赶去老宅准备祭祀国公爷,还道若孟爷有什么事尽管差人送信到槐花胡同给常九。”
何念远全程蒙圈,待常八笑呵呵离开,他才晕呼呼凑到孟燕行跟前,左右上下打量半晌。
“是外甥没错,瞧英国公府来人的架势,你舅舅我差点以为外甥变外甥女了呢!”
孟燕行脚下一趔趄,回头默默看了眼何念远,心底泪两行:舅舅,你开这种玩笑,知不知道外甥会当真啊!!
两人还未转身进门,就听巷子那头又传来马车辚辚之声,少倾,停在何宅门口,有人跳下马车,言说乃是定远侯府来送谢礼的。
来人一身绸子衣袍,打扮的很齐整,瞧着便是管家一类。果然,年约三十上下的男子一开口便自称是侯府外院管家,因侯爷镇守在外,此次前来是奉了侯夫人以及姜大老爷的命令,特意为酬谢孟燕行对姜旻的救命之恩而来。
“夫人妇道人家不好出面,又心焦世子状况,大老爷也因世子情况未定,不敢离府,但对孟爷的救命之恩不论是夫人还是大老爷俱铭感五内,特命小的定要先把谢礼送来,以显诚意。改日待世子情况稳定,必再登门拜谢。”
孟燕行推辞几句,未果,于是,又留下一大车的礼品。
一车谢礼、一车补品被抬近府,孟燕行瞅着简直压力山大。侯府谢礼备得面面俱到,从玉石摆件到字画笔墨,简直是雅俗共赏。而对陆衡送来的补品,孟燕行自忖年轻力壮用不着补东补西,便把其中的人参、燕窝等名贵药材补品连同侯府送来的谢礼,一股脑送到何念远那,自己只留下蜂蜜与涂伤的膏药。
袁氏对着堆满大半边炕的礼品,犹自不可置信。
“燕行什么时候结识这许多权贵?他不是才来京城的吗?”
何念远摸摸短胡须,神色有些得意:“燕行自然是有本事的,我之前不就和你说过,我这外甥,不是池中物!那些个小人以为燕行父母接丧,便认定他前途有限,哼,真想叫他们瞧瞧,瞧瞧咱们燕行结识相交的人物,看看还能再说出什么好歹来。”
说到这,何念远便又嘱咐袁氏:“燕行没了父母,婚事上虽名义上要族里老人们过问,但成与不成,定是要他自个点头才行。这几日我得空探探燕行口风,若是有意,咱就把亲事定下。清灵打小被娇惯的厉害,嫁去别个家里头,我这做父亲的也放心不下。”
袁氏手帕捂嘴吃吃笑几声,道:“老爷何止是担心清灵,最重要的还不是怕燕行没了父母,不好说亲,这才打着两全其美的主意?!”
何念远哈哈笑道:“不错不错,两全其美,正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