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更是激动地拿出番薯,擦了擦土,狠狠啃了一口,嚼吧嚼吧吞入腹中,感慨道,“好甜!好吃!”
王大河踹了他一脚,“别乱吃,有毒!”
“爹,你又记不住了,必须煮熟的是黄色的!这个红的没毒,能生吃!”王智乐呵呵地笑着,坐在田边,吹着寒风,又啃了一口,“这比大米还好吃呢。”
“居然偷懒,快来干活!”
“爹,我早上就喝了点水,等我吃完这个再干活!屎蛋,你帮爹捡下地上的叶子。”
屎蛋也有样学样,跑到王智身边坐下,吸溜着口水,“爹,我也饿!这个好吃嘛!”
大丰收!
一亩地最少的也出了18石粮食,还是那户人家懒,没怎么施肥。
有的人家勤施肥,精心照料的,甚至出了一亩30石的粮食。
他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粮食,眼睛都红了!哭红的!简直比每年收稻谷还要高兴。
因为不仅今年冬天不用挨饿,他们看到希望,以后年年都不用挨饿!
有人用光家中积蓄买粮补税的,本来都看不见希望,可能冻死在冬天的。他们都准备将家中的田卖了,去当佃户。但听到林月说的话后,将其当做支柱,勒紧裤腰带,每天喝米汤,才度过这么久。
他们终于保住自家的田了,一家人相拥而泣。
这样的人家不在少数。
他们庆幸,当初信了林月,这才有了大丰收。
还没到第二天,他们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户户都上门,还了林月的粮食。
不仅还了欠的,基本都多给了一两石,相当于两三百斤。
林月后面的院子基本被土豆和番薯填满。
看来做地瓜酒不用愁原料了。
族老和里正甚至要给林月单开一页顾家族谱,被林月拒绝了。
但林月心中也很感动,付出有了回报。而这样的百姓,遭受税收之苦、粮食贫困的,不在少数。
且她有自己的小九九,希望这份功劳能为她换来些实质性的奖赏。
林月连忙带着红薯和土豆,赶到宁越镇,先见王松新。
现在有了马阳村村民种的粮食当模范,一亩能种出20石粮食,现成的例子在这,不会被当成天方夜谭了吧。
林月信心满满地走进王地主家。
谁知看到一脸憔悴的王松新。
“你来了?”他打起精神,勾出一个笑容。却只让人看到颓然和勉强。不过果然是贵公子,哪怕如此,也自有一番气度。
这得多少钱和物,才能堆出这种气质来。林月有些羡慕。
其实王松新这些天不好过,自从他想插手土地,雪片般信件到来。有知己朋友问他是不是疯了,有恩师长辈劝他不要自毁前程。他觉得以往熟悉的恩师亲朋陌生不已。
无力感蔓延他的心中。
他揉了揉脑袋,见到眼前的林月,强打起精神,“不好意思,我没能...”
“你看,这是能亩产20石的粮食!”
两人的话同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