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八回 银屏疆场遭暗算 郑印误走扬子关(2/2)

也不知走出多远,离开了野岭荒山,前边出现一个小村庄,到近前一看,是个小集镇,在道口有个茶棚子。挨茶棚是个饭铺,都是一家开的,全是用白布支的棚。周围用竹竿挑起,中间是过道。

左边茶棚底下有长条桌、长条凳,坐着几个喝茶的。最出奇的是还坐着一位道姑,年过百半,二目有神,背着宝剑,眼前桌上放着一把拂尘,可能是走渴了,正在品茶。看见郑印过来,这位道姑放下茶碗,把郑印上下打量一番。

右边饭铺,也是方桌方凳,擦得干净,有七八个人正吃饭。郑印下马把牲口拴上。站在门口喊:“卖饭的,有现成吃的吗?老子饿了!”

吃饭的人听见郑印喊声全都抬头看着,见郑印像半截黑塔一样,战马上有兵器,两个眼珠子乱转,都吓得低下头,紧着吃饭,互相嘀咕:“兄弟快吃,早点走!”“哎。”

小堂倌听见郑印喊声,迎出来:“客官!吃饭里边坐,我们饭铺在大道边,就是给行人方便。有现成的包子、馒头、大饼、酱肉、花生仁,盐鸡蛋、鸭蛋……”

郑印说:“行了!别说了,越说肚子越难受。给我来五斤牛肉,五斤大饼,来一碗汤就行了。”

“好了!”小伙计纳闷儿:这位是什么肚子?十斤东西我看他怎么吃?大概是饿死鬼托生的。

郑印找个地方坐下,旁边的三个人吓得全躲了,到棚外边蹲着吃。郑印挺乐,都走了好,多宽绰呀!这时堂倌把饼和肉拿来,又端来半盆绿豆汤,两碟小咸菜。郑印乐了,这些吃的不错,会做买卖。他刚想要吃,一回头,见小堂倌二十多岁,干净利索,腰系白布围裙,肩上搭着抹布,站在眼前,看着他吃。郑印也不理会,把手擦了擦,把大饼铺在桌子上,抓一把酱牛肉往饼上一放,抓点咸菜,“嘟……”卷成一个卷,能有小胳膊粗、一尺半长,两手抱起来,像吹喇叭一样,甩开腮帮子,咧开大嘴,吃得真香!

小伙计看他有意思,铺子里喝茶的、吃饭的,也全放下茶杯饭碗,看他吃。

郑印吃了一卷,又一卷,五斤饼、五斤肉,眨眼之间,全进肚子。他一看那半盆绿豆汤,不凉不热正可口,也没往碗里盛,端起瓦盆,嘴搭盆沿儿“咚咚咚”往肚子倒。一会儿盆空了,放下,擦擦嘴说道:“付饭钱!”说完,掏出五两银子:“这块银子够不够?”

“用不了,我给您找去。”

“不用了,剩下的给你了!”

“谢客爷!您走好!”

郑印出了棚子,走几步又回来了:“堂倌!去山西磁州往前走对不对?”

堂倌一愣,暗想:错了!前边是南唐边城扬子关,看这个人打扮准是宋将,怎么到南唐地界了?我得问问:“您去山西串亲戚?”

郑印说:“不是串亲戚,是搬兵救皇上。”

“哦。”小堂倌眼珠乱转:冲这个人挺大方,给我五两银子,我应该实话实说,指给他一条明路。可是,我这么做,让掌柜的知道了,准打我。不行!还得吃谁向着谁,真要把这小子送扬子关去,算我立功了!

书中暗表;这个茶棚饭铺是扬子关的前哨。这里做饭的,掌勺的,卖水卖饭的,全是扬子关肖大帅派出来的细作,在路口刺探军情,以做耳目。郑印不知道呀!拿他们当好人了。

小伙计说:“客官你从这门前道路一直走,不远的关城就是你要去的那个地方。”

“好了。”郑印解缰绳上马,走了。

这时候,在道旁站着一位年轻的武生公子,他想到饭铺打尖,正赶上郑印从饭铺里出来。这个人瞧见郑印一愣:嗯?这个黑大个子怎么像我师哥呢?不能!他不能到南唐地界扬子关呀?他骑马奔扬子关了,如果是,他可危险,我得赶快吃饭,然后好去看看。这个人进了棚子。

棚子里正在喝茶的那个道姑,把小堂倌叫过来:“堂倌!你年纪轻轻地,怎么撒谎呀?那个人去山西,你怎么叫他去扬子关?是你真的不认识路,还是故意坑人?”

小堂倌说:“仙姑,您别生气,小人外号叫地里仙,哪个不认识?跟随肖大帅走了三四年。”

“为什么糊弄那黑汉呢?”

“这个……我们住在南唐地界,不能吃里扒外,向着外人呀!”

“你把他送到扬子关,要了他命,于心何忍。”

“嗐……出家人就是心软!两国打仗事,跟您说,您也不明白,还是喝水吧!”

道姑想:我看看这黑小子是谁?他干什么去?这位道姑付了水钱,出了茶棚也奔扬子关。

再说郑印,一路上马不停蹄,来到扬子关城下。郑印带马观看,见城头上旗幡招展,绣带飘扬,守城兵持弓拿箭,如临大敌。郑印往城门看去,城门紧闭,城门洞上方写着“扬子关”三个字。他虽然认字不多,但是这几个字他认识。这回郑印可糊涂了:我要去山西磁州呀,怎么到扬子关了呢?走错了?不能呀!问好几个人,全说我走的对。噢,我明白了,磁州必是有两个名:又叫磁州,又叫扬子关,扬子关就是磁州,可能是一个地方。大白天,关城门干吗?不管怎样,我叫城吧:“哎,守城的军兵,往里边送信,就说大宋朝汝南王郑印,奉旨来请杨家将。快叫火山王杨衮出城迎接圣旨!”

郑印是纸糊的马——大嗓门儿。一张嘴,就比现在的高音喇叭还响呢!扬子关的守兵全听着了,心里纳闷:大宋朝的官到这下圣旨,叫杨衮接旨,谁叫杨衮?军兵怕没听明白,又问了一回,郑印重说了一遍。军卒如梦方醒:哎呀,我的妈呀!敌将来了,快往里送信。

扬子关的主帅有三个人,一正俩副,元帅叫肖升,他有一女叫肖引凤。副帅花庆祥,女儿花解玉。还有个副帅名叫郁文,有一儿一女,女儿叫郁生香,儿子叫郁金豹。三员老将的能为不必说了,就这三员女将,杀法骁勇,武艺超群,另外还有十二员副将。

前文讲过,花庆祥家住花家堡,女儿花解玉学艺满徒,回花家堡看母亲。偏巧高君保到花家讨宿,被花解玉抓住,想押到扬子关。正在审问,冯茂和艾银屏赶到,战败花解玉,救下高君保。花解玉带丫鬟连夜奔扬子关,见着父帅花庆祥,说:“宋将已到花家堡抄家,怕是要来攻打扬子关,您可得小心。”

花庆祥听完,跟那二位元帅一商量,小心为妙,马上决定,四门紧闭,严防细作。每日操演兵马,固守城池。派出细作密探到各处探听风声。一晃几天没动静,以为没事了。三个人正在闲说话,蓝旗官跑进帅府,来到白虎堂,单腿点地:“报!城外来了一名皂袍将官,口口声声说是宋将汝南王,奉圣命来请杨家将,叫火山王杨衮出城接旨。”

肖升说:“本帅知道了,下去吧!”

“是!”蓝旗官出去了。

肖升问众人:“宋将请杨家将怎么回事?”

肖引凤过来施礼:“父帅!孩儿愿到城外,问问便知。如是敌将,把他生擒活捉。”

花解玉和郁生香齐来讨令:“我姐妹愿意同去助阵。”

“好!给你们五百军卒去捉拿宋将。”

“得令!”

三女将来到外边,点齐兵马,响炮开城,上马擎刀,冲到城外。肖引凤叫花解玉、郁生香压阵脚,然后一马当先来在郑印面前。

郑印见城内炮响,冲出好几百人,咧开大嘴乐:“老杨家真讲礼节,今天礼炮齐鸣亮全队迎接我。”再看出来的全是女兵女将,郑印觉得奇怪,杨衮是女的?不能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时,肖引凤催马擎刀来到面前,郑印来不及顶盔挂甲,只摘下大枪,问道:“对面的将官是老杨家人吗?”

肖引凤杏眼圆睁:“什么老羊家,老牛家的!我不知道。这是南唐国土扬子关。我是城中元帅——子不言父,肖升之女,叫肖引凤。你是干什么的?”

郑印一听气坏了:饭铺的堂倌冒坏水,冤我。哎呀,气死我也,“哇呀呀!”一阵暴叫。

肖引凤说:“你是干什么的?快说?”

郑印说:“我乃宋朝汝南王郑印,奉命请杨家将,误走扬子关。速开城吹三通、打三通,把我送出关城,有你的便宜。牙崩半个说不字,一枪一个杀你们个猪狗不留,牛马不剩。”

肖引凤听罢大怒:“该死囚徒!你死到临头还胡说八道,今天姑娘要你的命!”说完,催马抡刀奔郑印迎面劈来。

郑印抖动丈八蛇矛枪,急忙接架相还,一男一女,一刀一枪在城外交战。

郑印乃陈抟老祖的徒弟,枪法精奇,就是为人粗鲁,有勇无谋,今天可吃了亏了。只见他大枪挂风,上、中、下分三路扎去,肖引凤用刀往外去封,郑印大枪,什么“怪蟒摇头”、“青龙出洞”、“拔草寻蛇”、“巧女穿梭”,使出全身解数,来战肖引风。

肖引凤暗暗称赞郑印:这真是一员虎将,我的刀法不如他,凭武功赢不了他。多亏练了暗器,今天正好用上。想到这,招数渐缓,拨转马头,假装败走。

郑印在后边就追,两匹马在城外绕开圈了。跑着跑着就追上了,到了切近,郑印刚要拧枪刺去,肖引风把大刀挂好,从胸前豹皮囊内取出一物,叫龟背驼龙爪。这个东西前边像人的一只大手一样,分成几节,手掌有弹簧,六尺长的锁链,后边是一条鹿皮丝绦,头上有挽手。使用时,把鹿皮丝绦的挽手套在手腕子上,飞爪往外一抖,只要碰在东西上,铁掌的弹簧收缩,便是抓住了,往回一带,越拉抓得越紧,直到把敌将抓住扔到地下,一松鹿筋丝绦,飞爪自然脱落。

肖引凤的飞爪百发百中,从不虚发。今天见郑印功夫好,无奈使飞爪,姑娘马上向右回身,来个“仙女散花”,飞爪出手。

郑印见一物盖顶抓来,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吓得一歪头,“嘭!”飞爪正抓在肩头上。郑印没穿盔甲,肩头被飞爪五齿搭上,肖引凤往怀里一带,五个铁齿往肉里抓。郑印疼痛难忍,不敢挣,越挣越疼,肖引凤猛一使劲,郑印就从马上掉到地下。

肖引凤催马赶到近前,刀压郑印脖项:“姓郑的。这回我看你往哪跑!”

@笔下文学 . www.vbixia.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