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1章 父母惊讶又无奈(2/2)

他坐在父母面前的小板凳上尽量平静地说晓月暂时不回来了,然后又不知道怎么说,便沉默了。母亲仔细的问什么时候说的,志平便说昨天上午晓月来的电话。

“本来说五一节回来的,但她只打了个电话说不想回来了,而且她父母都去了上海她姐那里。”

接下来志平又把电话里的事一五一十说了,母亲深深的叹息了一声道:“我就晓得这个东西不是个好货,你过年放她走的时候我不好坚持拦下来啊,她就是个屁也不懂的孩子,在外面遇到哪个男的花言巧语,还不把你扔在哪个山洼洼里了?收破烂的穷鬼。”

母亲最后气恨地骂了一句,她的分析像是冰冷的真理一般,让志平无法反驳。但志平从情感上反对母亲那么厌恶的神态和辱骂晓月的话语。

父亲则一言不发,他只拍拍自己的肩膀说:“这事我早有预料,但现在是这个结局,我们也没办法。你要么放掉它,彻底不要了,要么等如果她身上有了,那我就陪你去一趟厦门抢,也要把它抢回来!”

志平惊讶的说不出话来,感觉父亲像是脑洞大开,可父亲的神态却是那么认真!

父亲的最后那句话,让志平心里惊讶的想反胃,早上吃了几块烧饼也要吐出来了。但母亲却一副不相信的样子,说:“哪有那么好的事哦”,就气呼呼的去后院摘菜去了。

父亲也安慰着志平,要看到自己身体的缺陷,同时改变那些要不得的想法,过日子就是过日子,感情都是扯淡。

“只要能有个种不管他是哪里的,我们养大,总是跟我们姓张吧?所以这事你要心里放平衡,一切从实用主义出发,什么感情的话以后不要提。以我们的判断,她这种小孩子脾气的人只是跟人玩玩,人家对方也是20郎当岁小伙子,穷人家更要找个踏实过日子的,像她这种不过日子的,谁都不会要,少则一两个月,多则周年半载还是会回来的。”

父亲分析的话,像是一道希望的光,志平又觉得句句在理,晓月的为人,品德能力,父母早已冷眼观察许久了,儿子和儿媳在父母眼里不过是还没长大的娃娃罢了,连结婚都结得那么匆忙潦草,家长也是心里有一本账吧?

吃饭的时候,父亲朗声问志平针打了吗?志平点点头,同时也惊讶。因为父亲总是很轻声的提醒他,饭前打针。但今天,父亲显得很坦然,母亲每次总是在志平回来的时候剁一点碎肉,放点山药作一碗润滑的丸子汤。

自从医生说过,山药有健胃和降糖的功效后,这道菜就成了母亲的首选。父亲吃饭很快,几乎不说话,只不断的让志平多吃菜,少吃饭。反正蔬菜含糖量会比饭低多呢,乡下的父母朴素的想法也让志平默默的配合他们,志平心里当然知道,碳水化合物是营养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吃素菜是远远不够的。但此时志平表现的格外听话,他觉得自己又像小孩子,一个没长大的小娃娃呢?

吃完午饭,父亲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高声对子平说:“小平子下午跟我们去地里干活,一起把秧田整出来。”志平也立马站起来。拨拉着座椅,精神抖擞地跟在父亲后面,午后的阳光灿烂,志平眯着眼睛,他像一只刚刚出动的小兽,悄悄地随着父亲下地干活。

志平好久没下地干过这样的活了,父亲站在坝上挥鞭,训斥着老水牛在刚好漫过墒的水田里来回走着。很快,田里的草根树枝被拔出来,志平远远地伸出竹竿赶着杂草到岸边再集中捡出来。,一次老水牛走过志平面前时甩了一下大尾巴,志平顿时觉得脸上冰凉。原来水里的泥浆溅了他一头一脸,父亲只站在坝上哈哈大笑,道:“呆儿子,牛来了,你要让开啊!”

好在就剩下最后两趟了,结束后,父亲让志平牵着牛去大坝那边洗一下,牛也要在坝上吃一回水草呢。

志平牵着牛往大坝走去,已是傍晚时分,五月份昼长夜短的天气,太阳还高高地挂在西天,塘坝里的水格外清亮。

累了半天的水牛喘着气,走到水里只露出两只毛茸茸的大眼和一只宽大的嘴巴,洗干净的水牛终于站起来,沿着水草丰美的河边,一路走一路吃。老牛一定觉得人间美味,只不过就是洗完澡后大口的吃鲜嫩的水草吧?

志平看的动心,也脱光衣服,一头钻进水里扑腾两下,当浑身泡在水里的时候,才觉得人像是没有重量一般的轻飘飘。志平很舒服的游了一趟,水温有点低,志平不敢久泡水里,很快就上了岸,穿好衣服躺在坝埂上的草丛里,天上的白云一动不动也像在俯瞰着志平和老水牛呢!

等父亲平整完秧田,喊着志平回家的时候,志平才爬起来,牵着牛踏着夕阳的余晖跟在父母身后,像一个出道的农民,光脚踏在地上,真是泥里一脚屎里一脚的庄稼汉呢?

晚饭做的简单,中午的剩菜,母亲单独为志平做了蛋炒饭。一家人在灯下,虽然又困又累,但晚饭吃的津津有味,饭桌上父亲又语重心长地说:“平儿回去一定要振作精神,好好工作。从内心来讲,我们心里也难受,不是因为她走掉了,而是因为你是我儿子,遭受感情打击,站不起来而难受。”

父亲有点难过,沉默着半天没再说话,苦难和打击早已不止一次光顾到这个家里了。然而父亲的话还是让志平觉得格外温暖,他此时在感情上,他已然一败涂地,但在父亲看来,无论何时无论何地,父母都是像大山一样坚定地保护着他。父亲既然说的如此恳切,志平便抬头保证绝对听爸妈的话,回去好好干事业,把销售市场跑起来,板子市场也跑起来呗!父亲很满意,母亲也在一边鼓励着说:“当然了,你现在就要加倍努力,赚到钱还怕找不到老婆啊?”

父亲抿了一小口酒,顺着母亲的意思说:“不管怎样,你仍然要立根在厂里做包装箱,做瓦。我们空了就过去帮忙,田里没活就长期在厂里干,反正你不用再操心生产了,有工人来,我们带工人干,没工人来,我们自己干。那些材料总会慢慢少起来的,瓦总会慢慢多起来的。日子也就这么过吧,该来的会来,该走的留不住,说实在的,小平子,你身体现在能这样,我们已经很满足了。你可记得从南昌回来的那段时间,我脑子里整天都在想那医生说的话,千万不能再搞高血糖,会死人的。还是那个年轻人的力气,从庐山上下来就没有抢救过来,这个例子像是噩梦一样,压着我好多年呢!所以你一定要明白身体是第一重要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就是这个道理啊!

父亲说的那个例子,志平当然记得,而且父亲不止一次说过这个例子,只是每次场合不同,但鼓励和的语气和心疼儿子的心是一模一样。父亲强调,他和母亲会去瓦厂帮志平做瓦和帮忙的,那一刻便想到在铸造厂最后清理瓦厂时,父亲是从内心排斥再去做瓦的。厂里分完瓦和材料后,父亲甚至是难得轻松。但现在父亲不用志平说便积极要去西河桥打工,帮助志平做瓦做包装箱了。

志平像是一辆加满了油的车子,轰隆隆地出发上路了。手把手的教工人做完检测,又亲自去给包装箱配料,用心地把聚渣和氧化镁的比例调整到合理的状态。当他上午做瓦,下午做包装箱时,一天到晚累的倒头就睡,就这样的状态,他才渐渐发觉自己还是在逃避,想到晓月心里就难受。有时夜里醒来窗外一片漆黑,想到自己生病以后如何一路坎坷的走来,几次跌倒又几次爬起来跌跌撞撞往前走,是父母和妹妹们拉着他,不让他倒下。

也有晓月陪在他身边,让他无论什么时候回来,都有晓月和一盏微弱的灯光在迎接他,只是现在等他的人再也不愿回到他身边了,晓月心里只有那个老乡小王,在遥远的厦门,在志平不可能去的地方,便和小王在一起了。

一开始志平提到小王就气的说不出话来,妒妻之恨死不瞑目。但后来志平觉得小王能那么真心的喜欢并且尊重晓月,那就该放手让晓月幸福吧,他觉得在这世上只要晓月幸福,他做啥都愿意。那现在他只要放手就行了,可是放手,对他来说又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啊!

@笔下文学 . www.vbixia.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