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哥进来,说道:“他等一会就来。”
我问:“释然高的情况,烦大师介绍一下。”
树哥说:“局长,不必叫我大师,虽然我少年出家,但家父从小爱读老书,高祖父曾中过秀才。说来也是半耕半读人家。
所以,我取了一个字,叫适之。
虽与民国时的大文豪胡适的【适之】相同,但取名还是有来历的。
想当年,我家中有事,离家出走,也是茫然无绪。我就给自己取了【适之】两字。
从此浪迹天涯,没有饭吃,要饿得,没有钱用,要混得,火车站的椅子睡,被人欺负要忍。适应流浪生活,努力寻求活路。”
听得我和黎永志哈哈大笑。
我说:“适之挺好。四海之内皆可适应。”
树哥这才介绍释然高,他说:
“释然高,甘肃人士,本名高天成,释然高是法号。
我取了一个字——叫适之,他也取了个字——叫茫之。”
树哥点一点茶水,在茶几上写下【茫之】两字。
我问:“这是又是一个什么典故?”
树哥说:“他比我早两年投奔少林寺。他十七岁时,正读高中。与同班的一位女生谈恋爱,家中不允许,屡次打骂,他不悔改。
他父亲因此下狠手,打得他皮绽肉裂,于是,他便离家出走。
高天成到了少林寺下的塔沟镇,想留,却下不了决心。想回,也觉得没有意思,便到山下一个占卜之家,占了一卦。
卦曰:困于石,累于棘,静以待。
卜家给他解释:说他目前的状况是——蹲在一块石头上,四周都是荆棘,根本动弹不得。所以叫【困于石,累于棘】。
然后给他解释最后三个字——静以待。就是找个地方住下来,慢慢等待。
他问,慢慢等待是多久呢?
卜家说:九年。”
一听是九年,高天成傻了。
到哪个地方去待九年呢,他愣在那儿,半天没动。卜家指了指山上,要他去少林寺。所以,他上山之后就当了文僧。”
黎永志很感兴趣,忙问:
“我知道文僧就是寺里管账,管文书的和尚。为什么要待九年。这个九年的【九】从哪里来的呢?”
树哥说:“静以待,就是静静地等待。这个【待】字是九笔。”
我和黎永志在茶几上默默地比划,确实是九笔。
黎永志说:“原来如此啊。”
树哥说:“他给自己取字为【茫之】,也大有深意。
这个【待】字九笔,这个【茫】字也是九笔。九是个变数,逢九大变。占卜家告诉高天成,说九年之后再说。”
我笑道:“今天在这里收获不少啊。高天成【待】,取名【茫】,都是归于一个【九】笔。
树哥说:“我们两人在少林寺相遇,一个南方人,一个西北人,竟然谈得很来。毕竟我们都读过高一,有很多共同语言。”
我说:“哦,志趣相投,加上都是逼上少林,社会上流传一句话:
结果只有一个:我们都上了少林寺。原因各不相同。每个人都可写本书。”
树哥笑道:“正是如此。几年之后,我就遇上了我的师父,跟随他学医。也不再上山。
九年之后,高天成在山上待完九年,想自己找个寺院,静心修炼。
我想行医,他想修行。于是结伴离开少林寺。
在外流转了一年。我就带他来到我老家虞水镇。
一是我可以办班教武,设馆行医。二是这儿有个飞莲寺,他可以修心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