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妮也有幸第一次见识了郑大锤的射箭能力。
成语里有一个成语叫百步穿杨,用来形容箭术的精准,郑大锤本身其实并没有正统的跟人学过射箭。
但是多年的打猎经验、自我领悟,以及天生的神力在射箭方面还是给他提供了不少方便。
至少一百二十步内,他都能保证上靶……
看的戴妮惊叹、崇拜的不行。
“好了好了,别闹了别闹了,可以吃饭了。”
笑闹声中,大舅母过来喊人。
孩子们听到闻到肉香立马嗷嗷叫着往屋里跑。
“大妮,来,你坐这边。”
郑赵两家加起来有二十多口人,桌子板凳根本不够,大舅母要去旁边邻居家借张桌子,外公摆摆手,直接叫把两张方桌弄到一起弄成了一张长桌,男女也没分席。
外公作为大家长坐在主位上,其他人则随便坐。不过大体上也都是大人在外公这边,孩子们在桌尾。
因为凳子不够坐,桌尾这边,孩子们直接都是端着竹碗站着吃的,嘻嘻哈哈的,笑闹声不断。
戴妮第一次见这么多人这样吃饭,一开始还有些不习惯,后来却发现氛围真的出奇的好。
大人们一边吃饭,一边三三两两的凑一起说说话,聊聊天,孩子们就更是欢颜笑语了,小嘴巴拉巴拉,你一筷子我一筷子,让人有一种难得的温馨之感。
吃完饭,两个舅母并几个表妹把碗筷撤下去,端上两壶茶水,大人们继续喝水聊天。小孩子则围着桌子嬉笑打闹。
这个活动一直持续到戴妮等人离开。
回家的路上,戴妮还跟郑大锤说起这事,“你们之前过年来赵家都是这样吗?”气氛这么好?
郑大锤笑着点头,“两个舅母性子都好,对我们小辈关爱,我娘跟她们也处的好。虽然两家离得不算远,也难得聚的这么全,每年过年这个时候都是一大家子最开心的时候。”
戴妮点点头,不得不说,郑家不管是郑家这头,还是赵家那边家庭关系都非常和睦。亲人之间感情也都比较深。
从赵家回来日子好像就过得飞快,都没怎么感觉,就已经过了正月十五。
郑大锤跟戴妮商量,准备去跟族长那边商量商量带着郑家族人再去东集镇那边走一趟。
原本经了大年三十那件事,即便郑大锤什么都不做也没人能说出什么。但大家家里缺粮也是事实,这时候郑大锤再次站出来带大家去买粮,一方面解决了自身有粮而别人没粮可能会出现的危机,另一方面也是给郑家族人施恩,同时郑大锤也有意再买些粮食回来充实地窖,他总感觉这个乱世要过去怕还要很长一段时间。
“大锤,你说什么?你愿意再带大家去一趟东集?”
“对”郑大锤点点头,“大家家里的粮食怕是都吃的差不多了,借粮我有心无力,不过我可以带大家去买粮……就是路途确实有些远,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去?”
愿意,自然愿意,怎么不愿意呢?
他们心里早盼着呢,只是经了大年三十那事,别人有脸开那个口罢了。现在郑大锤先递了台阶,众人自然而然也就高高兴兴的下了。
就连村里其他外姓人家,听说郑大锤愿意带他们去东集镇,也都跃跃欲试。没办法,家里粮食不够吃的啊。
最后,村里整合出来一个二十多人的队伍,由郑大锤带队。
这次姚先安代替大虎跟着郑大锤一起去。
正月十八一大早队伍出发,出发的前一刻,戴妮第一次胎动。
郑大锤摸着戴妮的肚子,感受到小家伙在他娘肚子里有力的动作,激动的眼泪都下来了,‘这孩子是舍不得我走呢。’
戴妮笑着点头,可不是嘛?这个胎动的时辰实在是太巧了。
郑大锤两口子一个劲傻笑,族长看的眼疼,“咳咳……大锤啊,时间差不多了,抓紧时间上路吧,路上注意安全,早去早回。”
郑大锤屈腿蹲下隔着衣服吻了吻戴妮的肚子,站起身,看了看旁边还在依依不舍告别的众人。转头冲族长点了点头,“出发。”
郑大锤一行人往外走,戴妮捧着肚子往前送了送,走到村口,村口其他人还有人跟着往前送,她却停了下来——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送走了郑大锤他们,家里便又开始慢慢的忙了起来。
郑槐、郑大虎在自家地旁边又开了一小块荒地,一家老少没事便在这块荒地里忙活,把碎石、草根捡出来,大块的土疙瘩敲碎。
这天一家人正忙活着,突然就听旁边有人喊,“夭寿咯,铁蛋他娘又闹起来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