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08章 赵家小诸葛(2/2)

交流会可是农村一年里一个重要的日子。远近的买卖人都会过来,还会有各种卖艺表演节目,农村还会组织唱戏。

赵海生小时候就是在黄疃村的交流会上听了《李二嫂改嫁》、《王二姐思夫》这些经典的情感启蒙的戏剧,获益匪浅,影响深远,可以说已经深入血脉之中。

如果说赵海生思想里有什么儿童不宜的东西的话,这个东省的戏曲绝对是要背锅的,赵海生本人绝对是冰清玉洁啊读者们,不可不察,不相信的话,你们也听一听,至于作者本人,思想十分健康,这些东西都是赵海生自己诉说的,作者从来没有看过。特此说明!和谢大神请走开!

赵海生想起黄疃村之后,儿时的记忆马上就打开了。顿时滔滔不绝地向穆洋和白静茹等人讲述,讲得眉飞色舞,一发不可收拾。

最后大家迫不及待地坐车出发去了黄疃村。

虽然一路都是土路,十分颠簸。幸好路边都是半人高的玉米,一眼望去倒也郁郁葱葱,就像是在草原上跑马。

到了黄疃村,赵海生倒有点后悔了。应该把美好的记忆留在童年啊!

这个时候的黄疃村和其他普通的农村一个样,农忙时期已经过去了。村子里成年男人大部分跑出去打工了,或者去了乳山,或者去了威海,也可能去了遥远的青岛。至少童年记忆留给赵海生的是这样一个概念,不过等他捋一捋之后就发现,这些地方也都不遥远。

黄疃村却没有多少遗迹了。好在童年记忆也有一些靠谱的地方。比如表演戏曲的戏台,赵海生带着自己的女性朋友们,围着戏台转了一圈。

刘萍不知道从哪里拿出来一个照相机,替众人拍照,不过她主要帮白静茹拍了不少。最后赵海生都看不下去了,强烈要求给自己和穆洋来几张合影。

不过也不能说白走一趟,最后还真的发现了几个货真价实的古迹,那就是一些石狮子和石碑,历朝历代似乎都有石碑留存,至于其他的东西就没有了。

赵海生感觉还不错,不过赵飙就有点受不了了。不断地强调,这里很快就会修建一个真正的诸葛故里纪念馆,诸如此类的话。

“我倒是觉得这样挺好,这样更有历史感。”赵海生反驳道。

“对,海生哥说的对,就好像我们上次去古陵县那个穆棱关,虽然也只剩下了一道土墙,不过真的很有历史感啊!海生哥当时都感动得哭了呢。”

白静茹在边上给大家说起了上次去穆棱关的事情。古陵县去的人不多,当时穆洋还在忙着商演,还不知道有这样的事情。

“海生真的哭了?”穆洋有点感到好笑,不过一想也挺真实。赵海生有时候确实是多愁善感的。不过对着古代遗迹痛哭,这还真有一点魏晋风度啊!

“怪不得咱们班上不少人说你有魏晋风度呢,这是路穷而哭的典故啊!还记得那时候你整天拿着中华书局的那本厚厚的《世说新语》。”穆洋倒是也想起了赵海生以前的一些事情。

“什么叫路穷而哭?”白静茹还真不知道这个典故。

“这个说的是晋朝阮籍的故事,说阮籍出去游玩,驾着马车随意行走,走到没有路的时候就在旁边痛苦。说是魏晋风度,实际上看似潇洒内在又是痛苦的。我那时候比较年轻,喜欢这些也正常。”赵海生怕旁人过度解读,连忙自己说了出来。

“阮籍也是大诗人吧?我觉得海生哥的才华不比阮籍差。”白静茹说道。

“在外人面前可不能说啊!我的脸皮还没有那么厚。”赵海生说道。

别说赵海生了,连穆洋都没有这么厚脸皮。不过谁让白静茹对赵海生是无脑喜欢,另外可能她也不懂阮籍。不过这么一说,大家也没有那么沮丧了。

“洋洋姐,海生哥以前还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啊?你给大家说一说吧?”白静茹拉着穆洋的胳膊哀求道。

“那可不能再说,你海生哥脸皮薄,我的脸皮也不厚啊。”穆洋乐呵呵地回答。

说说笑笑,大家也算是逛完了诸葛故里。

@笔下文学 . www.vbixia.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