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家也好过多了,小山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林场汽车队检修站工作,如今也结婚出去单过了。
大秀也参加了工作,在贮木场当检尺员,也结婚了。
二丫高中毕业后入了大集体,成了集体工人,在贮木场配电室工作。
三巧是知青,在林场苗圃工作。
小五也是集体工人,在苗圃工作。
小六订了合同,成了合同制工人,在山场做采伐工。
小七初中毕业,是一名知青,在制材厂工作。
小八还在上初中。
除小八以外,一家人都参加工作了,虽然工资不高,但对家里帮助也不小。小山结婚的时候,父亲给操办的,花了不少钱,也拉下不少饥荒,都是家里上班的人帮助还的。
父亲让这些参加工作的孩子,以后自己存钱,不用交给家里了,自己还是供着他们吃饭。
离开山场以后,父亲被安排到林场烧锅炉,开的是计时工工资,每个月也拿一百多块钱,现在物价也不高,他的工资完全可以供全家人吃饭。
不久之后,林场要建几栋家属楼,父亲的房子需要拆迁。要求自己找地方住,等楼房建好,再搬到楼房。
大秀家屋子宽敞,让父亲一家搬到她家去住,父亲本来不想麻烦她,要另找地方住。可大秀非要让去她家住,大秀的女婿也说都是家里人,在一住也方便些。父亲也只好答应去她家住,只是这一住,却让父亲后悔无已。
搬到大秀家以后,一开始挺好,每天由母亲做饭收拾家务,但时间一长,矛盾就渐渐浮现出来。大秀的丈夫开始时不时地抱怨家里太拥挤,饭菜不可口之类的话,慢慢的开始给父亲一家人脸色看,还不时摔摔打打。
母亲心里也不好受,感觉寄人篱下,做事也变得小心翼翼起来。孩子们之间偶尔也因为空间狭小发生一些小摩擦。
一次晚饭时,大秀的丈夫终于忍不住说了几句重话,大意是这不是长久之计之类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很尴尬。
父亲默默放下碗筷,心中满是懊悔。他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必须重新找住处。可是一时半会儿哪有合适的地方呢?
父亲找到了林场卫生所王主任,这个王主任是个医生,平时很喜欢吃鱼,他到父亲家里买过鱼,父亲知道他是医生,以后肯定能用上他。就不要他的钱,而且隔三差五的给他送去一些鱼和飞龙之类的稀罕物,很快的两人成了忘年交。王主任对父亲说过,有什么事情可以找他,或许他能帮到父亲。
卫生所是一栋独立的房子,有七八个房间,林场人又不多,而且大病看不了,只能给病人打打针和开点药。这只能占用四五个房间,还余下几个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