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见对方这么狂,看不起自己,一千人就敢和自己冲阵,心中的怒火和刚刚被单方面炮轰还不了手的憋屈结合在一起。
他一刻都等不了,就一声怒吼:“杀!”
两股洪流就这样摆开架势朝对方直冲而去。
这样的对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毕竟刚刚的炮火覆盖,大家除了耳鸣眼花,也都看不清个所以然。
但这种骑兵对抗就不同了,各种史书,演义小说里面可都没少描绘过。
就连刚刚趁着炮火逃出生天的于少保,也接过旁人递来的茶水,喝了口,压压惊之后,饶有兴趣地观看起来。
朱瞻基也经历过北伐,但这种汉家骑兵内战,也是第一次看到。
上次运河遭遇战,他躲在船舱里面,未能一观全貌。
现在还有些遗憾,今天算是弥补上了。
他问一旁的服侍的张辅:“英国公,这场战斗你怎么看?”
张辅回答得斩钉截铁:“那必然是我方,看朱高煦的队形就知道,还是老一套的骑兵战法战术,毫无创新,甚至疏于训练,可能还不如北伐时的那些精锐,如何能和我方对抗?”
此时双方已经接近到投掷武器攻击范围内。
朱高煦方没有射箭,徐华也没有使用燧发枪。
大家打定主意,就硬碰硬!
只是双方的武器不太一致,五军营统一为骑枪,马刀。
朱高煦亲卫延续了北伐时的配备,轻重武器皆由,主打个什么顺手用什么。
旁观者在期待一场骑兵对撞,演奏一曲鲜血与钢铁悲歌时。
朝廷方在徐华的一声呼哨下,突然变成了两队,各自开始转向,避开以朱高煦为首的锋芒,插向对手较弱的两翼。
这个变化让在马上待了小半辈子的朱高煦,都有些猝不及防。
他想不明白,对方是怎么在马速已经完全提起来,处于冲锋过程中完成这种大角度转向的。
尤其是朝廷方的马队排成了整齐的列队,密度比自己高很多。
整个过程中,如果有一个骑士不够协调,和同伴没有默契,就有可能和旁人撞在一起,让整个队伍乱成一团。
但在徐华的率领下,根本就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转弯极为顺畅。
当下的情形,如果自己再冲下去,就有可能被对方像钳子一样夹死。
另外一路不管了,直接打徐华。
朱高煦做出了选择,只要击溃对方的主帅,那还有一线生机。
他不是没有想过,自己也兵分两路,分别对抗。
毕竟从绝对人数来说,己方占优。
但朱高煦很明白,亲卫根本就没有演练过相关战术,这种高速冲锋中,没有训练就贸然分兵变阵,将会是灾难性的后果。
庞大的马队,在朱高煦的指挥下,艰难地开始转向,就像是在一头在狭小空间里面掉头的大象一般,十分笨拙。
而跟在徐华身边的五军营,暗卫,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平日里的大量训练,就让他们像灵活的猎豹一般。
在大象还没有转过来身的时候,直击对方软肋处。
并且他们还是没有冲阵,而是利用密集的阵型,划出一道弧形。
在对方身上狠狠地剐了一刀后,带走数百骑后,便扬长而去。
让以朱高煦为首的箭头,再次失去目标,被迫要调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