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这做豆腐也是一门学问,也要人学,否则都不懂其中的原理,桃花你们两个人忙不过来,先暂时只卖豆腐,等到以后再说。”冯四喜也赞同。
“爸说得对,我们就先从卖豆腐开始,一步一步地来。”王金贵现在干劲十足,有了干活的目标,他更加有信心了。
“这豆腐要想换个花样,其实还可以做成豆腐脑,、豆腐皮,腐竹、干豆腐,卤豆干等等,这些不急,咱们慢慢来,要是忙得过来了再说。”
李秀兰说完,两家人都点头答应,他们还要仔细琢磨琢磨做豆腐的流程,这些看起来简单,实际做起来并不是那回事。
冯四喜找到大队长,借了牛车,第二天天不亮,李秀兰和娘家人到镇上接了杏花后,就去了县城。
农贸市场现在已经开始热闹起来,不过还有不少人家都沉浸在过年的氛围中,逛农贸市场的人不多。
刘珍跟在女儿的身后,看看这个看看那个,这些东西,在她们那边的镇上都不一定有,而且酱油、醋这些,她觉得也可以试着进一些去,不管是挑着去卖还是摆在家里都可以。
这次出来,她们也是带上了家里大半的钱,她们不想让秀兰给钱,她毕竟还要做生意,又要借给永贵,反正现在永国还没找到媳妇,这个钱就拿出来做生意算了。
“老板,你们这些菜的发价是多少,我们准备进货回乡下去卖。”李秀兰带着她们到了农贸市场最全的一家干货店,干货重量轻,好运输,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存的时间长,不用一直跑来进货,也不用担心东西会坏了。
“现在过了年,可没有多少菜吃了,你们要是真心想要,一定是给你们最便宜的价,你们看看这些菜,现在外面可没有,我们都是去外省进货的。”
老板也很热情,这些都是她从一个亲戚那里打听来的路子,要不然她也没有底气敢在这做私人生意。
最终,刘珍和李启山都决定买了好几种便宜的干货,倒不是因为没钱,而是因为村里人消费能力在那摆着,弄一些太贵的东西,别人反而不愿意买,就指着海带、紫菜、干香菇、小鱼干等买。
看完又去买了几袋花生、红豆和黄豆,黄豆的批发价格还能接受,所以干脆一次性多买点,反正回去了放着也不会轻易坏。
杏花的铺子过年期间的存货都差不多了,这次也加了好几次货,趁着牛车方便,最后带回去的也不少,牛车都没有人坐的地方了,好在人多,大伙一起走路回来多花了点时间。
李秀兰想着等到自家赚了钱,最好还是买个三轮车,出门进货方便,她今天都见到有人骑了,不过还是需要人力蹬的,不是用电的,自家还要种地,也要买头牛养着。
这么一想,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不能继续只卖年前那几样,而且她打算做点什么能够长期做下去的买卖,也像农贸市场的一样,让人来批发。
这一趟也给李启山三人开了眼界,以前他们也曾经到过县城,但是却没有机会像这样逛,城里以前什么都要票,有钱都不行,你没有票,什么都买不了,现在不一样了,就连吃饭的地方都可以不用票了。
所以以后会有越来越多人开始做生意挣钱,他们要是还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也不知道要落后别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