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8章 皇恩浩荡(1/2)

正德十四年春,一道特殊的圣旨传到了苏州。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闻善医者,济世活人,功德无量......\"

金黄色的圣旨在晨光中闪耀,宣旨太监的声音在济世堂前回荡。沈明轩和张若兰跪在堂前,听着一条条褒奖:

\"......创立新法,革除弊病;

推广医改,惠及万民;

建白衣堂,广收贤才;

设军医营,保军安民......\"

每一条褒奖,都是这些年来的真实写照。特别是最后一条:\"赐'御医院'匾额,准其直接奏事。\"这是前所未有的殊荣。

\"恭喜沈大人,贺喜沈大人!\"四周的官员纷纷道贺。

\"这是皇上对医改的肯定啊!\"廖大人欣慰地说。作为沈明轩的老领导,他见证了整个过程。

宣旨完毕,沈明轩正要起身,太监却神秘地说:\"沈大人且慢,还有一道密旨......\"

原来正德帝还有特别嘱咐:让沈明轩编撰一部医书,将新法详细记载,以广传于世。

\"这是大事!\"张若兰激动地说,\"陛下这是要让新法在全国推广!\"

正说着,思雨从外面匆匆赶回:\"父亲!娘!我刚从灾区回来,就听说......\"

\"思雨。\"沈明轩看着女儿风尘仆仆的样子,\"灾区情况如何?\"

\"已经控制住了。\"思雨说,\"我们用新法防疫,效果很好。而且......\"

她从包袱里取出一叠资料:\"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这些都记录下来了。\"

\"好!\"沈明轩说,\"这些正好可以编入新书。\"

济世堂很快召开了全体医者会议,商议编书事宜。

\"这部书不能只是记录方法。\"沈明轩说,\"更要把这些年的实践经验都写进去。\"

\"对!\"张若兰补充,\"比如我们处理瘟疫的经验,军医救治的方法,还有......\"

\"还有各地医者的贡献。\"思雨说,\"白衣堂的同仁们都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

正说着,外面又传来喜讯:各地的医者听说要编书,纷纷送来资料,要贡献一份力。

\"看来这部书要大大修改计划了。\"沈明轩欣慰地说。

一时间,济世堂成了最忙碌的地方。各地送来的资料源源不断,医者们分组整理、研究、讨论。

\"大人。\"一个年轻医者兴奋地说,\"您看这个病例,是北地送来的。他们用我们的新法,结合当地草药,创造出了新的疗法!\"

\"好!\"沈明轩仔细查看,\"这正是我们想要的:让新法与各地医术结合,创造出更好的治疗方法。\"

张若兰在一旁补充:\"我们还要把这些年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都写进去,让后人少走弯路。\"

忙碌中,又有一个特殊的客人来访——是当年第一个被新法救治的乞丐,现在已经是江南分堂的堂主。

\"大人。\"他恭敬地说,\"这是我们分堂整理的资料,都是这些年救治贫困百姓的经验......\"

\"好啊!\"沈明轩翻看资料,\"这些都是最实用的经验。\"

确实,新法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普及。让更多的百姓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这才是医者的本分。

\"对了。\"张若兰忽然想起,\"军医营也来信了。说是有不少战地救治的新方法......\"

军医营的来信带来了许多宝贵经验。战场救治讲究快速有效,这些年来,军医们创造出了不少独特的方法。

\"你看这个。\"思雨指着信中的图解,\"他们用简单的工具就能处理复杂伤口,太巧妙了!\"

\"这就是实践出真知。\"沈明轩说,\"把这些都编入'战伤救治'专章。\"

编书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济世堂的后院被辟为临时文案室,几十张书案前,医者们认真地记录、整理、讨论。

\"大人。\"一个老医者拿来一摞竹简,\"这是我收藏的古方,很多都验证过,确实有效。\"

\"好!\"沈明轩接过来,\"新法不是要否定传统,而是要取其精华。这些好方子,都要收录进去。\"

张若兰则在组织医者们整理各地的特色疗法:

\"苗疆的药浴方法...\"

\"西域的伤科技术...\"

\"南洋的热症治法...\"

\"真是了不起!\"前来视察的廖大人感叹,\"这哪里是一部医书,简直是一部医学全书!\"

\"这都是各地医者的功劳。\"沈明轩谦虚地说,\"我们不过是把它们收集整理罢了。\"

正说着,外面又有人求见。是西域来的商人,带来了一批珍贵的医书和药材。

\"久闻大明新法神奇。\"商人说,\"我们愿意以这些医书和药材,换取新法的学习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笔下文学 . www.vbixia.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