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结尾:作者后记(2/2)

书中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当葡萄牙商人带来改良后的医具,同时也带来了欧洲对中医的研究报告。这个场景象征着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当我们学习他人的同时,我们的文化也在影响着他人。

对于医学发展史的研究,让人对"科学"有了新的认识。现代科学固然精确严谨,但古人通过经验积累所得到的认识,往往也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就像书中所写的:"经络与血管也许是同一个真理的不同表达。"

在写作的最后阶段,开始思考一个更根本的问题:究竟什么是医者的使命?

记得在一次医院值班时,遇到一位老医生。他说:"现代医院里有最先进的设备,但有时候却缺少最基本的人文关怀。"这句话让我深思。于是在小说中,特意强调了"医者仁心"这个永恒主题。

济世堂不仅是一个医馆,更是一个象征。它代表着一种理想:科技与人文的结合、传统与创新的融合、专业与道德的统一。这也是对当代医学发展的一个期许。

写到最后一章时,主角在家宴上说:"改变医道的不是我一个人,而是我们所有人。"这句话其实是我想对所有医务工作者说的:每一个怀着仁心的医者,都在为医学的进步贡献力量。

有读者说:"为什么要在结尾安排那么多年轻医者的场景?"因为始终相信,希望在年轻人身上。今天的医学生们,就像书中的思雨一样,他们将继承前人的智慧,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

放下笔的这一刻,想起了创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日夜。那些查阅史料的专注时光,那些构思情节的深夜思考,那些为人物命运而感动的瞬间......一切都化作了这本《棘圜志》。

在这个医疗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回望历史,思考医学的本质。正如书中所说:"医术在进步,医道永恒。"这或许就是这部作品想要传达的终极信念。

写到这里,窗外的细雨已经停了。夕阳的余晖洒在书桌上,那些文字仿佛在发着金色的光。我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因为生命的故事永远在继续,医者的使命永远在延续。

最后,要感谢所有读者。是大家的支持,让这个关于医道、关于理想、关于人性的故事得以完整呈现。也正是因为有你们的共鸣,让人更加确信:这些关于生命的思考,终将在时光中永恒。

医者仁心,薪火相传。

生命不息,探索不止。

这就是《棘圜志》想要诉说的一切。

@笔下文学 . www.vbixia.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