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哨兵1号反卫星和反导测试
当天晚上,宋裕民带领着航天研究所的部分工程师,连夜开展哨兵1号激光卫星的测试工作。
此时美苏等国还没来得及调配力量来观测已经在1200公里轨道高度的卫星,所以得赶在这个时间窗口尽快完成测试。
哨兵激光卫星是今后的天基反导力量的核心,如果试验成功,后续的70多枚也都能成功部署的话,那么全球所有弹道导弹的威慑能力就消失了。
哨兵天基反导系统可以将所有弹道导弹在起飞段就消灭掉,所有弹道导弹都飞不出卡门线。
成功部署到位的整个哨兵天基反导系统的70多颗卫星,会分布在赤道轨道以及极地轨道上,高度错落分开。
全世界各个角落,包括两级区域,都会被严密防守住。
即使是幽灵般的核潜艇,在大洋深处发射潜射洲际导弹,也逃脱不了哨兵天基反导系统的打击。
当然为了能第一时间发现这些弹道导弹,所以另外一套监测系统也需要同步建立。
那就是天基红外系统。
它们通过红外传感器和光学设备探测导弹发射时的尾焰和飞行轨迹,为哨兵反导系统提供关键预警时间,同时也提供目标数据。
目前这项工程是一个新组建的团队负责。
一些子系统比如短波红外(swir)和长波红外(lwir)传感器的设计制造工作,交给了星耀电子的缅甸分公司负责。
之所以选择红外探测,是有它的技术原理的。
弹道导弹发射时,火箭发动机尾焰温度达2000-3000k,在红外波段(2-3微米)辐射强烈。
一般的着火情况,火焰温度很难超过1500k,所以基本不存在误判的可能。
另外红外探测卫星在平时也是有用的。
那就是当做农业估产卫星。
不同的农作物,红外特征是不一样的。
另外同一种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红外特征也会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当卫星的红外探测器敏感度足够的话,可以跟踪某片区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王建昆当时在获悉这项技术的应用场景后,首先想到的就是用于农产品期货交易的秘密保障。
根据此前收集到的消息,美苏两国虽然有研发并发射了数枚这种红外探测卫星,用来测试弹道导弹预警系统。
但是他们此时所用的传感器灵敏度是比较低的,不足以观察记录农作物0.几k的温度变化。
为了尽快完成天基红外探测系统,王建昆特意抽出了一些时间,参与到红外探测器的研发工作。
在他的超能力加速下,探测器的材料研究进展突飞猛进。
目前已经有3款材料在地面测试上取得了成功,就等着制造成卫星模块,然后发射升空进行测试了。
一旦测试合格,就可以紧急生产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以及大椭圆轨道(heo)卫星。
……
当天夜里9点钟,哨兵1号从肯尼亚上空飞出非洲大陆上空,抵达了印度洋。
一枚此前发射的导航实验卫星从南极上空飞出,抵达了印度洋南部。
两颗卫星的距离从2200公里,慢慢的接近。
在全球卫星通信系统,莫桑比克地面站,遥望1号测量船三者的协同配合下,天基激光武器开始了试射。
“目标跟踪情况正常吗”宋裕民在密支那的地下指挥室,再次询问了目标跟踪情况。
“正常。”
“哨兵1号的状态怎么样激光炮自检结束没”
“状态良好,自检结果显示各系统一切正常。”
“好,9点18分准时发射,不用请示,时间窗口只有2分钟,你们有4次机会。”
“收到!”
此时地下指挥室里,气氛逐渐紧张起来。
9点18分整,负责按下打击按钮的工程师坚定的按下按钮。
信息在0.5微秒内传递到哨兵1号。
为了记录这历史性的一刻,一枚特制的侦查卫星距离那枚靶星20公里的距离飞行。
轨道高度要稍微高出10公里,那是为了预防靶星被激光烧蚀后出现大量的碎片,所以不能在同一高度飞行。
侦查卫星的摄像头牢牢的对准着那枚靶星即将被激光照射的那面,信号也通过一个专用的频道,传送到宋裕民他们眼前的大屏幕上。
视野里,那枚卫星原本在黑夜里,只有一点微弱的反光。
但是在某个瞬间,其西面光芒大盛。
一个直径大约20厘米的光斑在卫星表明持续的闪烁着。
无论这枚卫星怎么逃,光斑都紧紧的贴附在它的表面。
3秒之后,就有一些烟雾在光斑区域产生了。
那是卫星表明的防护材料被高能激光气化了。
随着光斑的持续照射,烟雾越来越多。
卫星的轨迹渐渐的有了变化。
那是它的重量在不断的快速降低,结构也失去稳定,所以不能维持原来的轨道了。
15秒左右,视野里的那枚靶星突然碎了。
一片太阳能帆板带着一小部分卫星的主体结构脱离了靶星,同时还有大量的小碎片从破口处飞出。
第18秒,另外一部分接着破碎,整个卫星已经不成样子了。
碎片因为结构和重量各不相同,都离开了原来的轨道。
光斑也消失不见了,只有某个瞬间,有小碎片闯入原来的轨道,然后在视野里快速的消融气化。
30秒整,哨兵1号上的激光炮关闭。
侦查卫星调节了下焦距,尽量把更多的碎片纳入观察视野里,好为地面人员提供更多的分析素材。
“激光炮怎么样冷却系统工作正常不”宋裕民在结束激光打击试验后,第一时间询问起激光炮的冷却系统工作情况。
20兆瓦的激光炮,在工作时会瞬时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必须在冷却系统的工作下快速的排走。
如果冷却系统有故障,那么激光炮肯定是要坏掉的,那么实验也就不能称之为成功了。
“报告,冷却系统工作正常,激光炮各传感器回传的数据显示都在设计范围内,5秒之后就能再次发射。”
听到另外一位测试人员的回答后,宋裕民终于放心下来。
到目前为止,这门激光炮的实验结果都很完美。
不过还需要完成另外两项测试,如果还是成功,那就代表着这款天基反导卫星可以定型了。
“那继续第二项,70公里高度拦截测试。”
“收到。”
此时,毛里求斯以东80公里的洋面上空的4万米高空,一架王建昆特制的靶机,正在自动驾驶系统的控制下,由西南方向往东北方向行驶着。
它是用来模拟弹道导弹起飞段的。
王建昆为其安装了一台旋转爆震发动机,使其速度能达到10马赫,飞行高度能跃升到距离海平面80公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