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几个村长,就是白村长组织到马二这WWW..lā
正如他自己所说,他们确实是想干这个项目才来的。
不过开始的时候,白村长是藏着自己的小心眼儿的。
按照他原来的打算,是想叫林驹给他们建大棚,出技术,然后他们只出人工,这样一来,如果赚了,自己就捡了个大便宜。如果赔了,自己也只是陪点儿工夫。
他自以为小算盘打得精明,没想到林驹根本就不往这上面说,一副你爱干不干的,赔了也跟我无关的样子。
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原来想的太简单。一直以为在村里是个人物,但在林驹这里,完全就是个可有可无的人。
这个时候,他才摆正了心态。
能当村长的人物,多少都能喝点儿酒。几杯酒下肚,话说开了,气氛就热闹起来。
“都说干大棚投资大,其实我算计了一下,也花不了多少钱。建大棚的时候,人工多一些,不过都不用花钱,大伙儿互相帮忙,供点儿饭就行。架子的事儿,咱们山上有木头,要不就买竹皮子,不用西大甸子那样是铁架子,其实也花不了太多钱。塑料布也不贵,草帘子同港那边有,冬天取暖,山上大柴有的是”。
“如果种好,到城里卖个高价,当年就能赚钱。以前只能夏天种菜,在大棚里至少能种上两季”。
几个人就纷纷算起帐来。
这样的帐,很多人都算过很多次了。有的地方甚至比林驹算的还精细。
既然村长们态度端正了,林驹也就给他们提供点儿干货。
“你们都打算种点儿什么”?
于是就那个种黄瓜,这个种豆角的议论起来。
“我建议你们,最好集中种植。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村里面,最好都种一样菜。比如马家堡子种芹菜,就全堡子都种芹菜。白家村种西红柿,就都种西红柿”。
“为什么这样做呢,就是为了形成规模,产生集中优势。有人要买芹菜,哦,马家堡子是芹菜村,到马家堡子去买”。
“这个名声传出去了,谁想买芹菜,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马家堡子”。
“谁想买西红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白家村。等过上几年,不仅是绿江本地,就是外省的人,都知道马家堡子出芹菜,白家出西红柿。你们想想。是不是这道理”?
“对啊,林老师说的有理啊。这就是打出名号去”。
“对,这就跟一说柞蚕,人们就想到绿江,一说烤烟,人们就想到咱们风城一样啊”。
其实村长们也不傻,甚至各个都是精明人物。就看他们把精明用在什么地方。
“我这个路子,就叫做一村一品。也就是说,一个村一个产品为主。这样一来,有个十来个村,将来这里就是一个蔬菜产销基地”。
“林老师,要是将来干的多了,卖不出去怎么办”?
“白村长,你这个问题提的好。这也确实是个问题。不过,事情还在于你怎么去想”。
正好马二嫂进来,见一帮人说的热闹,就坐在一边儿听。
林驹就拿马二嫂举例子。
“比方说,马二嫂家里不种菜,她到永春去卖牛仔裤。卖完牛仔裤,她到饭店想吃个黄瓜凉菜,但是饭店里没有黄瓜”。
“但她就馋这一口,于是就到另一家饭店去。这一家还是没有。最后她走遍全城,也找不到卖黄瓜的”。
“她没吃着黄瓜心里窝火,回家一看马二哥像个没事儿人似的在炕上躺着,就骂二哥”。
“老四,你别瞎掰,你二嫂是那样的人吗?你喝多了咋地”?
二嫂可不认为自己是那样的人,尽管许多时候她就是这样的人。